园风:诚信、友善、合作、高效

【灵动西幼】“布”期而遇--记大十班班本课程故事

浏览数量:6160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0-11-24      来源:本站

布,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一件衣服、一块手帕、一个布娃娃...处处可以发现布的踪迹。布除了本身的功能以外还有艺术的特性,多彩的颜色和丰富的图案展现了一个绚丽的世界。而那些用各种技艺织出来的布更是蕴藏着许多传统文化的印记,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对于孩子们来说,布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孩子们偶然间遇上布,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吧!

小1.jpg

缘起:一个沙包引起的

晨间锻炼时间,一位小朋友发现沙包的有一面被磨出了洞洞,里面的填充物洒了出来。

童弱一:这么好看的沙包,如果就这样扔了它太可惜了吧。

王艺城:我们把沙包磨破的地方用透明胶带贴起来吧!

徐明哲:我觉得可以找块布把沙包磨损的地方缝起来,这样沙包就能接着用啦!

沙包上的小洞洞,到底是用透明胶带贴起来还是用布缝起来呢?小朋友们开始小声讨论起来,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想法吧!

讨论的结果“出炉”:小朋友决定用布把沙包上的小洞洞缝起来。

教师的思考: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蕴藏着教育的契机,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把握幼儿在一日生活中随时出现的教育契机,这些教育契机往往能形成由幼儿发起的活动。教师发起的互动自然有其价值所在,但并一定能引起幼儿的积极回应;但幼儿发起的互动,必定是他们感兴趣的现象,教师的积极回应能够产生更好的科学教育效果。当幼儿决定用布把沙包上的小洞洞缝起来,我们和幼儿讨论到生活中有很多面料的布,这些面料是不是都可以用来缝沙包上的小洞洞呢?孩子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但有部分小朋友提到,如果想让沙包缝补的地方看起来更美观,选择和沙包相同的面料会比较好。

随着问题的一步步深入,小朋友们面临的新难题来了。

1.沙包是用什么面料做的?

2.我们去哪寻找相同的面料?

3.把沙包上的小洞洞缝起来需要哪些工具?

小朋友们陆续的围观过来,用手摸了摸这个“身受重伤”的沙包。

伍宸言:沙包的面料摸起来和我裙子的面料感觉有些像,但又不完全像,沙包的面料摸上去感觉粗粗的,我裙子的面料摸起来粗粗的、毛毛的。

其他小朋友也开始把目光聚焦在自己的衣服上,用手摸一摸上衣、裤子、裙子的面料,感觉和沙包的面料都不太一样。这可怎么办呢?

王艺城:老师,我们可以试试用你手机上的软件扫描沙包,看看会不会显示出沙包的面料吧。

童弱一:我们去咨询一下生产沙包的人们。

沙包制作的过程比较简易,从小朋友们口中得知,很多奶奶们制作过沙包,我们可以去咨询她们。

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不断发酵,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推进幼儿进一步的探究,经过幼儿和老师的共同商讨,制定了两个方案:

方案1.用老师手机上的软件扫描沙包。

方案2.请教班级里制作过沙包的奶奶们。

于是我们开始第一个方案的行动,打开手机上的淘宝软件,拍一拍沙包,页面出现了好多款沙包,孩子们选了一张和我们手中沙包一样花纹的沙包图片点击进去浏览,老师把产品参数的内容读给他们听,原来这个沙包的面料叫“加厚帆布面料”,小朋友们的好奇心一下释放了,纷纷拍手欢呼。

小25.jpg

教师的思考:似乎到了这儿,小朋友们开始对其他布料也产生了兴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引发幼儿对某些有趣的事物和现象的关注,支持和引导他们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布”期而遇--布的初印象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和视频访问,了解孩子们眼中的“布”。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幼儿见过棉布、防水布,纱布,知道的布的种类有棉布、化纤布、麻布、防水布、纱布、帆布。从视频访问中孩子们对各种布料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棉布、纱布、防水布、麻布的特征有一定的认知经验。关于布,孩子们还想知道的有哪些呢?

1.我们教室里的窗帘布为什么能挡住太阳光呢?(指向科学领域)

2.布是怎么来的呢?(指向科学领域,语言领域)

3.为什么雨衣布能够挡雨呢?(指向科学领域)

4.布上的花纹是怎么弄上去的呢?(指向科学、艺术领域)

5.布偶娃娃是怎么做的?(指向艺术领域)

6.布可以用来怎么玩呢?(指向艺术、科学、健康领域)

...

这是我们收集和整理的孩子们想知道的问题,从中分析出孩子的关注点、兴趣点,从尊重幼儿兴趣的角度出发,围绕孩子的兴趣点开展一系列探索活动。

接下来,我们进行区域游戏的讨论,怎么玩,由孩子们来设计。

这是孩子们设计的区域游戏,老师进行了整理。

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陪同幼儿共同收集各种面料的布,孩子经过触摸、折叠以其感兴趣的互动方式感受布的轻薄、柔软、丝滑、粗糙、厚实等特点。晨谈中,孩子了解到布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睡袋、千奇百怪的玩具,布还可以制作成生活中的一切物品,靠背、窗帘、雨伞等,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布”期而遇--布从哪里来

武艺晗:布是工人叔叔用机器做出来的。

陈杜蕊:布是棉花变出来的。

张秋:布是用线缝出来的。

王艺城:布是纱做出来的。

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开展了科学活动《布从哪里来》。

看似一块简单的布,其实它的制作过程很复杂,比如棉布大致的过程分为:采棉花-纺纱-织布-印染-成品。在古代科技还不是很发达时,就只能用手工来完成,可如今不一样了,全部由机器来完成。以前用手工来做布也非常有趣的哦!

汪旻硕:原来布来的这么不容易啊!

陆禹琛小朋友看了看棉花,又看了看棉线说:棉花那么一大团,竟然可以变成棉线那么细,好神奇!

王浩然:我觉得织布机也好神奇。

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棉花是如何变成棉布的了,但他们对织布机是如何操作的也充满了好奇,于是,我们交给小朋友一个任务,请他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同找一找关于织布机的故事。

老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小朋友带来的织布机的故事吧。

为了加深幼儿对布从一条线变成一块布的理解,我们带着小朋友去了编织坊,体验着织布,感受布料的制作过程。

布”期而遇--布的制作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幼儿教师可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孩子带来了收集的各种布料,线、纽扣、串珠等各种辅助材料。

美工区:晴天娃娃

她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布的面料,制作晴天娃娃,用纽扣、串珠点缀晴天娃娃的裙子。

教师的思考:大班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能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时教师需要真诚地接纳、多方面的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于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们鼓励幼儿动手操作。

午睡前,老师把教室里的窗帘拉上。

史宸:窗帘拉上后把太阳光都挡在外面了,教室里黑黑的。

童弱一:我房间的窗帘也是拉上的,早上起床后我发现我的房间里还是亮亮的,有太阳光照进来。

同样都是窗帘,为什么会不太一样?是这块布把太阳光挡住的吗?为什么它能把太阳光挡住?带着这些疑问,小朋友们开启了关于“布”的遮光的探秘。

科学区:布的遮光

我们事先对科学区进行了遮光处理,选用窗帘的棉麻布料和棉布作为探究材料,小朋友们用手电筒分别照射两种布料,发现棉麻布料是遮光的,而棉布是透光的,我们把窗棉麻布料和棉布放在一起比较,小朋友发现教室里窗帘的棉麻布料比棉布要厚。

捣蛋实验室:布的吸水试验

通过实验探究,小朋友们发现棉布吸水最快,刚滴上去的水就被吸干了;防水布不吸水,滴上去的水珠一直附上布上面;所以棉布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在炎热的夏天,很多小朋友的衣服的面料都是纯棉的。一旦人体皮肤的汗液将衣服浸湿,就会感到不舒服,因此,厂家在生产衣服的时候,会从吸水的角度来出发,就会尽量采用棉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

布”期而遇--“布”一样的学习

认识工具

童弱一:硬的皮尺和软的皮尺都是测量什么物体的呢?

赵彦杰:三角形的是什么呢?写起来和粉笔一样。

丁筱然:我们是这样做衣服的,先用皮尺量好长度,然后在衣服上进行打板,再用剪刀裁剪好衣服的大小。

潘明一:布料裁剪好,再用针把小衣服缝好。

益智区:学习测量

想要做一件衣服也不简单呢,要做一套合身的衣服,我们得学会测量衣长、肩宽、胸围、裤长、腰围...那就让我们从测量、记录开始吧。

瞧,孩子们正在分工合作,一人测量,一人记录呢。

美工区:树叶的拓印

孩子们在园内寻找、收集各种树叶,将这些树叶带回班级,孩子们用它们在棉布料上进行拓印,不同的树叶,不同的纹理显现在棉布料上,美丽极了。

布”期而遇--布的变身

美工区:印染

当小朋友们进行晨间锻炼,再次玩到沙包的时候,孩子们想到我们教室里磨出小洞洞的沙包,他们决定用收集来的白色帆布面料,在帆布面料上绘画出相似的花纹,给“沙包”破的地方制作一个补丁。

教师的话:《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中指出:与儿童的互动,要观察儿童、为儿童提供鹰架,成为游戏伙伴,促进同伴互动、认可儿童,记录学习过程。儿童才是课程的主人,整个过程,孩子们漫“布”在美妙课程之旅中,获得经验生长的内驱力。

我们将孩子与布的故事制作成了课程故事微景观,记录孩子的游戏过程,呈现孩子的学习、实践、建构历程,孩子们在欣赏自己的作品,也在品读同伴有趣的故事,环境与幼儿互动,真正发挥了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价值。

儿童的探究随时都在发生

精彩的故事未完待续...

小53.jpg



2020  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00570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6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