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517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0-12-31 来源:本站
美丽的颜色可以给人带来无穷的想象,颜色有魅力,颜色使世界更美丽,也能陶冶孩子的心灵。大千世界中的生灵万物,都有颜色,孩子的世界更是五彩斑斓,鲜艳、美丽的色彩让他们喜爱,更给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红彤彤的太阳、黄橙橙的梨子、蔚蓝色的天空……
1.观察:生活中的色彩斑斓
生活中、自然界中,斑斓的色彩随处可见,也总是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喜悦:
“你今天穿的黄色外套真好看。”
“你穿着粉色裙子,就像公主一样。”
“你头上戴的绿色发圈好可爱。”
一天中午,在户外散步时,辰辰捡起地上的落叶说“这片黄黄的落叶真好看,我可以带回班级去吗?”其他孩子听到纷纷开始捡落叶,边捡边说“我的叶子有红色也有黄色。”“我的叶子像灰色一样。”“我的叶子是绿色的。”
瞧!带回班级的叶子放在一起是丰富多彩的。
孩子们看着这些漂亮的叶子,还用颜料来拓印了叶子的叶脉呢。
2.惊奇发现:神奇的彩色黏土
区域活动时间到了,面面和宁宁来到美工区,面面取来一筐黏土对宁宁说:“我们来做一朵太阳花吧,我去公园玩的时候,看到很多不同颜色的太阳花,可漂亮了!”宁宁说:“好呀,我最喜欢花了”
“咦,面面你快看我的黄色花瓣和蓝色黏土不小心黏到一起了,我把它们混到一起居然变成了绿色!”妍妍说。
“哇,好漂亮的绿色呀!”面面的作品在美工区展示时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
教师思考: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他们善于观察,乐意动手尝试,我们教师对于幼儿的艺术创作表现应给与充分的理解与尊重。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3、颜色的秘密——混色
“这个绿色是怎么变出来的?”
“红色和黄色会变出什么颜色呢?”
“还能变出什么颜色呢?”
看到孩子们对混色的好奇,于是老师也加入到了孩子们的探索队伍当中,一起探究了红黄蓝三种颜色混色出新颜色的神奇魔法!
操作前孩子们先大胆猜测,并用操作单记录。
小朋友们开始操作。
“哇,老师,我变出了橙色。”
“老师,我变出了绿色。”
“老师,你看,我变出了紫色。”
让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是如何操作的吧?
“是不是每种颜色混合都能变出不同的颜色呢?”
“黑色和绿色会变出什么颜色呢?”
随着孩子们创作过程中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小朋友们怎么样才能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呢?
通过大家共同的商讨后,找到了科学区的相关材料进行操作,但在操作过程中小朋友们发现:原来的试管瓶太小,经常会把水倒洒出来,颜料也会很容易溢出来,操作起来不方便,而且不容易观察到猜测的实验结果。
发现这一现象后,老师向小朋友们提出了问题:“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小朋友们纷纷动脑筋,想办法。
“我觉得应该找一个大点的瓶子”
“我觉得应该找个大点的杯子”
“我觉得用滴管把颜料吸出来就不会洒出来了”
教师富有机智的启发和引导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动力,有助于引起和促进幼儿的探究,对提高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想到办法的小朋友们,纷纷寻找自己想到的更合适的材料并尝试利用新材料进行探索!
教师思考: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选择材料是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因此,教师要想充分利用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科学教育,就需要尊重和理解幼儿对材料的自由组合和创造性利用,并有计划的激发幼儿自主开发材料的积极性。
4.颜色的秘密——分层
“老师,紫色怎么在纸上分成了蓝色和淡紫色?”有一次,当淇淇把混合的紫色滴在纸上进行观察的时候,发现了这一现象,又引来了众多幼儿的围观。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的观察到纸层析的过程,我们找来了滤纸。
有了滤纸,孩子们纷纷开始操作,关于颜色分层的试验。
“哇!我的绿色分成了蓝色和浅绿色”
“我的棕色发生了分层,从淡浅棕色到最上面的蓝色”
“我的黄色没有变色,还是黄色,但是变淡了”
“我的红色也没有发生分成,但是它从淡粉色慢慢向上,越来越红,好漂亮啊!”
操作中,他们发现,有的颜色会发生两种或者三种以上颜色的分层,有的颜色会发生深浅的变化。
一张张颜色绚烂深浅不一的滤纸,让小朋友们觉得兴奋又好奇,不停的与同伴们讨论着观察到的关于颜色分层的现象。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讨论着自己观察和实验得到的总结!
纸是怎么分层的呢?快让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是如何操作的吧!
5.心灵手巧:彩色蝴蝶发卡
漂亮的滤纸晾干了,小朋友们看着这些绚丽的滤纸发挥着自己的想象。
“真像一朵美丽的小花呀”
“像蝴蝶的翅膀一样漂亮”
“像天上的彩虹一样”
听着小朋友们天马行空的讨论,突然想到,何不让孩子们动手创造出他们想象中的样子呢?于是……
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出现了。
“这么漂亮的蝴蝶,就像真的一样,和我头上的发卡一样好看”
说着小朋友把蝴蝶放到了自己的头上。
“我有一个蝴蝶发卡了”
教师思考:儿童的智慧起源于儿童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而且这种相互作用的动力来自儿童自身。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决定了幼儿必须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来学习。对于幼儿来说,材料既是引发他们主动探究欲望的刺激物,又是他们认识物质世界的中介和桥梁。活动中教师尊重幼儿的每一次发现与提问,重视幼儿的兴趣点,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并加以支持与引导,让幼儿的经验不断提升。
通过对颜色的探索,幼儿们能熟练的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从他们的表情、动作、绘画、想象中表达了他们眼中的五彩世界,他们对色彩的感受力更强了,了解的色彩不再局限于红、黄、蓝、绿···等单一可见色,而是已经能更深层次的了解色彩的变化。
孩子们利用身边结构多变的材料,继续着对多彩世界的认知与探究,我们的故事还有很多,期待着下次与你们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