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9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2-09-01 来源:本站
持续弘扬行知教育思想,思考教育为未来做准备,明确力学笃行全过程,在把握精神内涵中建立基于园本的行动逻辑、探索一日生活中主动学习、成就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西岗幼儿园天佐路园于2022年8月31日下午进行了本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
课程审议组:
幼儿园课程审议是对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及相关情境进行深入考察、讨论和分析,以便对相关的内容、策略做出选择、调整。在组长胡老师的带领下,在会议室开展了课程审议组教研会议。

首先,各班级对于开学初第一主题即进行了前期审议工作。
大四班夏老师:新学期的第一个主题是《我是大班哥哥姐姐啦》,主要以孩子们上大班后的一些变化为线索展开,教师提前预设了部分集体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孩子们树立大班哥哥姐姐的角色,激发孩子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的提升,促使幼儿社会性能力的发展。后期的主题实施也会依据幼儿的实际需要和兴趣,进行相应的调整。
小一班张老师:《我上幼儿园》主题是小班开学的第一个主题。前期亲子活动中,幼儿已经初步的认识了教师、教室等,后期会深入地进行带领孩子们了解和熟悉幼儿园的工作,包括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比如说,认识自己的小标记、学会收玩具等习惯的培养。
中三班胡老师:我们班的主题是《我上中班了》。小班到中班有空间上的变化,新的环境孩子会有陌生感,我们就带着孩子了解班级。比如说:《别说我小》这节活动,让幼儿感到升中班长大了的自豪感,有初步的小主人意识并延伸到小小值日生的设立,体会为班级劳动的快乐,有初步班级归属感,学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随后,大家对“中秋”遇上“教师节”的节日活动开展了讨论,依据各年临段幼儿的特点进行了活动设计。
最后,胡老师将前期教师问卷调查分析进行了反馈,确定了本学期教研学习的方向,并将新学期的每月重点工作内容和组员老师们的各项教研分工进行了安排。
“教而不研则浅,学而不研则枯”此次教研组会议为教师们提供了相互学习的平台,教师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出发,读懂儿童,完善课程,才能让课程真正的适合我们的孩子。
观察组:
观察能力是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幼儿学习发展和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升教师的观察能力,深化“以幼儿为本位“的教育理念,观察组在科发室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教研会议。
首先,组长张永蕾老师对本学期的教研计划与本组教师进行了交流与沟通。针对本学期的人员安排以及本学期的活动重点进行了介绍。
本学期的教研工作重点1、观察渗透理论,以理论促进教师日常教研能力的提升。2、提升教师儿童本位思想,进行“亲自然主题下幼儿表征作品解读”、“师幼互动日常教研”3、提升观察的全面性,进行观察记录全面覆盖,确保教师观察到每一位幼儿。4、提高教师观察的深度,结合日常检验做好连续性观察。5、教师在观察后要学做反思型教师。
为了有针对性地对老师们进行实际的帮助,会议中鼓励老师们说出自己目前对于“观察”的困惑。
叶凡老师:在师互动观察中,如何避免教师的主观引导而导致的观察结果不真实性。
何昕玥老师:在观察中,教师介入方式存在困惑如何在不打扰幼儿游戏的情况下介入。
王远艳老师:如何引导幼儿与教师沟通交流。
梁甜甜老师:如何提升有效回应。
针对教师的问题我们也进行了交流,组员们认为,新学期,大家可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日常教研,在教研中进行问题的解决,同时组长也针对相关的问题推荐了一些书籍,例如:《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认识婴幼儿的游戏图示》等
有了明确的目的和方向,相信老师们的观察水平将日益精进,在保证幼儿最大限度的自由发展空间的同时,能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重视观察到的问题,因势利导,有的放矢,让教育成果事半功倍。
环创组:
幼儿园环境之意在于幼儿生活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因素的统称,全方位、多角度的环境才能够支撑幼儿的学习探究,使幼儿在生活中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得发展。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环境创设的理念和能力,环创组在美工室开始了本学期第一次教研组会议。
首先,组长魏璐芸老师向组员介绍了本学期环创组的工作计划、教研活动及人员安排,分析了目前我园及各班级的环境现状,并指出后续班级及园部环境的创设工作的重点,将日常教研活动交给每位教师,提升教师积极性。
本学期重点在于1、学习王海英老师的“儿童海报”主题环境创设,让每一位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设计者,创设有故事的环境;2、改变教师环境观,倡导回归儿童立场的幼儿园环境创设;3、多进行实践操作,功能性主题展板及主题墙版块的制作;4、教师美术技能的提升,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原创;5、做好每次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将知识内化、活动细化。与孩子一起创设更为适宜的、突显园部特色的校园环境。
同时,我们一起思考讨论如何收集园部的可利用自然资源,为后期的环境布置及活动开展提供材料及适宜幼儿的环境,如何利用我园的自然环境优势,体现自然特色的环境。
束梦婷老师说:我们可以和材料组联合收集园部的材料,并用于我们环境创设中,但是我们现在的材料运用形式比较局限,还需进一步的探索。
胡新娅老师说:我们可以先带孩子认识自然物,了解我们幼儿园的环境有哪些自然物,然后通过自然游戏等形式激发孩子对自然的探索,从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相关的活动。
王梦倩老师说: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去到户外寻找自然资源,但是如何利用自然资源老师缺乏此类的经验,我们可以利用日常教研的机会老师先学习相关的内容之类的,用教师的玩支持孩子的学。
会议最后,组长魏老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对于“儿童海报”的制作小班以教师引导为主,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中大班“儿童留白海报”,主要路径为:留白—表征—对话—梳理,在主题中生发的问题可利用移动展架、网格板、KT板、挂钩小书等让孩子来呈现,不仅版面灵动起来,还发挥了可探的价值和作用。环境不是一步到位的事情,要懂得环境背后的教育意义,不应为了精美而制作,环境的创造不是教师的艺术创造,应是儿童体验与创造的乐园。
材料组:
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的基础,是幼儿探索、发现与学习的中介与桥梁。为了了解材料的特征、价值,为幼儿的真游戏与真学习创造条件,2022年下午13:30西岗幼儿园天佐路园材料教研组进行了本学期的第一次教研会。

本次会议组长带领我们一起对亲自然材料做了梳理,从班级到园内乃至幼儿园周边资源。同时对本学期共读书籍做了介绍,在日常教研和其他的活动方向也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
最后老师针对如何合理利用园部资源?如何在班级开展类似活动?进行了讨论。
王老师认为:将自然资源运用于教学过程中,需尽量选择与幼儿实际生活比较贴近的资源,重视对资源的挖掘,进而使幼儿园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教学中需引导幼儿亲近自然,加强对生活环境的关注,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需积极将自然资源运用其中,通过自然资源进行教学的活动,建立知识与对自然之间的联系,使幼儿产生更直观的认识,在学习与发展中也能更加主动。
张老师说到:我们要带孩子走进自然走进植物,幼儿通过在周围环境里寻找自然材料,能够观察大自然,这既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又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邢老师:小班的幼儿更侧重对自然的亲近,可以借助基本的感官感知自然的多样性,感受自然事物的基本的显性特征。中班的幼儿则更侧重感受自然的乐趣。可以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探究发现自然更多的独特性,认识到自然中的事物是相互关联的等等,并借助某些方式将自己的发现表征出来。大班,则更关注幼儿对于自己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我觉得要更加侧重对自然中事物的一些隐性特征的体验或探索,更加强调深度的探究,形成整体性的概念或认识,并通过自然笔记、自然戏剧等形式进行表征。
最后,组长对老师们的讨论进行了总结,材料是激发幼儿好奇心的载体,利用自然材料,发展幼儿探究力,我们要善于利用周边丰富的自然材料,开展“低成本、有质量”游戏活动。
通过本次会议大家收获颇丰,也为我们接下来的日常教研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本次教研组会议,老师们对教研有了新的认识。我们需要站在大时代的背景下,着眼于儿童整体发展,立足于儿童立场;着眼于儿童未来,着手于当下真实的儿童生活。提供幼儿适宜的材料,观察幼儿的行为,生发儿童的课程,创设一种支持儿童“成为自己”的环境,与儿童共同探索一条通向更“完美自己”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