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风:诚信、友善、合作、高效

【灵动教研】研如夏花,不负韶华 ——记西岗幼儿园仙林湖园各教研组教研活动

浏览数量:823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3-07-18      来源:本站

天湛蓝,树浓绿,转瞬之间,盛夏如期而至。西岗幼儿园仙林湖园的教师们将阅读当作暑期午后美味的茶点,共同在阅读中静心,在思考中收获。

观察组

2023717西岗幼儿园仙林湖园观察组的老师们在组长王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倾听幼儿——马赛克的方法》线上共读交流活动。


互动共读,用心记录

如果说“倾听儿童”是当下最具时代性的儿童观之一,那么马赛克方法就是这种儿童观从理念走向现实的“彩虹桥”。

领读者石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本书的第一章——倾听的框架。本章重点阐述了运用马赛克方法倾听的框架,讨论了这种倾听方法背后的伦理价值观和原则,为如何使用这种方法让儿童参与研究提供了一个起点。

教师们结合前期阅读内容,认真聆听了石老师梳理的知识点,及时做好重点内容的记录。

小1.jpg

内化思考,有感而发

随后教师们围绕共读的内容及领读人石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研讨,大家积极反思互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生活体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畅谈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王老师:我之前所理解的倾听只是用耳朵听,在学习完本章节的内容之后,我知道了倾听不光是用耳朵听,还需要发动所有的感官去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认可幼儿拥有不同的声音或语言,把幼儿看成他们自己生活的专家和主体。聚焦幼儿的生活经验,重视幼儿的真实需求。

单老师:倾听可以让幼儿把内心的需要及时地表达出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倾听幼儿,要成为每位幼儿的“倾听者”。通过本次共读,我了解到马赛克方法带给教师不仅仅是一种研究儿童的方法,更是一种儿童观的改变。我们可以从儿童交流模式的多元化特点出发综合运用观察、照片、绘画等方法去倾听“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徐老师:教师要专注倾听每个幼儿的发言,不论是对错流畅或吞吞吐吐,也不管是来诉说或是“打小报告”,教师不论有多忙也要停下手中的活儿,耐心地倾听,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老师只有做到真正的聆听,才能为孩子起到表率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将在幼儿的心里烙下深深的印记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

总结提升,激励成长

最后组长王老师对本次共读做以下总结。她提醒大家:学习是专业提升,更是凝心聚力。我们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学用结合,以用促学,让共读为教师赋能。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不断探索倾听儿童的方法,陪伴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图16

通过本次线上共读活动,使教师领悟到倾听是以平等的态度和幼儿对话,走进幼儿内心世界的方式。我们要接纳幼儿,理解幼儿、支持幼儿,让每一位幼儿获得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材料组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在区域中材料投放的适宜性,有效促进幼儿自主学习,2023717日下午,仙林湖园材料组组长吴老师带领组员开展了暑期线上交流研讨活动。

活动前期,老师们利用假期对《幼儿园区域创设及活动开展实施方案》的书本内容进行了初步的研读与思考,并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图2-11

会议伊始,陈老师围绕的第七章《小小建筑师》和第八章《区区大事儿》组织大家进行学习,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孩子的成长与教师的支持息息相关。当进行材料投放时,我们需要引导儿童自主参与。将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用心倾听,为他们创设自由开放、丰富多彩的成长空间。(图12

随后,材料组的每位老师结合理论学习内容在线上与大家进行思维交流与碰撞,以PPT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上学期班级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的追踪调整情况,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收获。

汤老师我们班的孩子主要以小组和个人学习的方式进行游戏,区域之间的流动性不强。在班级材料的优化策略上,我认为需要像书中一样重视材料的延伸性,关注幼儿在每一个阶段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同时可以通过后续的活动拓展,提高材料的可持续探究性。

朱老师经过今天与大家的讨论与交流后,我对班级区域场地的进一步调整与优化有了初步的思路,尽量满足每一位幼儿自由探索的欲望,让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游戏。

李老师:我认为教师要重视区域材料的创造性、假想性,注重幼儿在区域中的一些技能发展,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及时改变材料,激发幼儿游戏的持续性及深度学习。

吴老师对老师们的交流进行了反馈和小结:材料就像儿童的教科书,区域游戏中教师最主要的隐性指导策略就是通过材料物化活动目标。我们需要细心观察儿童的活动并进行科学分析,通过材料的层次递进动态调整,从而引导幼儿有序地发展。

思则通,悟则达,行则至”,材料组的所有成员们将始终饱含热情,奋力奔跑在思考、探究的行进之路上……

环创组

幼儿园户外每个区域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景一隅都蕴藏着供幼儿走进自然、发起课程的“天然宝藏”。为帮助环创组的教师进一步探讨供幼儿拥抱室外、自主探索的室外环境设计与实施方法,2023717日下午,组长何老师组织大家围绕《以儿童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施——室外课堂》的共读内容展开交流研讨。(图1-2

研讨前期,领读人江老师从室外活动的空间、时间、教师的支持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学而思、思而行,教师们认真学习并记录着。

实践中得反馈研讨中再学习。基于共读内容,教师们结合实际情况从活动计划、教师实践和外部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与讨论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邱老师: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活动场地,利用好室外的空间与资源,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室外课堂自然生长,让幼儿收获成长。如户外散步时的天气、植物等都能引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感知、理解万物间的关联等。

韩老师:我园的户外课堂资源十分丰富,如各活动区、植被等自然资源,因而有效的利用十分重要。首先教师自身要在体验中寻找乐趣与教育价值,其次要学会追随幼儿的兴趣,抓住教育契机,同时也要关注安全问题,引导幼儿在自主探索的同时学会保护自己。

孙老师: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在户外活动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前期准备与活动中的灵活生成与调整十分重要,并且要关注活动中消极等待的情况,教师的引导要根据幼儿经验的发展不断调整,同时在持续观察的基础上提供有效的支持。

最后组长何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幼儿园户外空间既是幼儿的生活空间,也是幼儿游戏、学习的空间。我们需要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不同主题活动及幼儿的兴趣需要,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巧妙利用户外资源让教育返璞归真,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自然中成长。

相信教师们在本次的共读活动中都能学有所思、学有所得,为后期户外活动的开展积蓄力量,创设出更加科学、适宜的户外活动环境!

小2.png

课程审议组

蝉鸣七月,万物葱茏,时光的笔触画夏日的浪漫,也记录着课程审议组教师自身专业的成长。

2023717日下午,课程审议组全体教师在领读人厉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以游戏为中心的幼儿园课程—第七章》的共读活动。

本次共读围绕“目标简介”、“视频分享”、“领读分享”、“教师共读”四个方面进行交流与分享。

在交流中教师们结合阅读收获与教育教学实际进行了深入思考,大家认真的记录着,并各自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从不同维度阐述着自己的阅读体会,畅谈教育感悟。

黄老师: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幼儿在数学启蒙的这点问题,这往往是引领幼儿进入数学之门的金钥匙。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教师要了解该年龄段数学形成的核心经验,为幼儿获得解决问题的积极经验,让幼儿爱上数学。

夏老师:我们尝试将数学元素融入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之中,让幼儿潜移默化的感受数学,喜欢数学,运用数学,从而激发幼儿自主探究、大胆推理、敢于表达、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质,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最后领读人厉老师总结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同时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强调幼儿园数学教育应生活化。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幼儿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幼儿,使幼儿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春日初藏,夏阳初长,繁华未落尽,荞麦正青春。若说春日是浪漫与温柔,那么夏天便是天真与热枕。愿我们的教研如夏花般浪漫,在七月的流光中,不断前行,不断成长。

小8.jpg



2020  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00570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6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