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40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2-04-10 来源:本站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的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为了帮助孩子们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做好入学前的准备,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帮助幼儿平缓过渡,科学的衔接尤为重要。
如何科学地过渡,让孩子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作为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上学前心理的调适
孩子进入小学,面对的是一个相对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新天地,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要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多向孩子介绍小学的情况,激发孩子内心向往学校.上学的迫切心情。同时,围绕着身份改变的话题,鼓励孩子学会人际交往、善于交往,养成良好的个性,帮助其愉快、成功地开展新的校园生活。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小朋友交往,使孩子心灵愉悦的同时,做好上学的心理准备。
良好习惯的养成
生活习惯的培养:
1.合理安排一日生活。例如:和孩子在家一起制定类似于小学作息时间的一日生活安排表。
2.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例如:明白⼀分钟、⼗分钟、半个⼩时等时间段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有意识地安排孩⼦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些事情,⽐如上厕所、喝⽔等,培养孩⼦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3.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例如:会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在活动、游戏或开饭前后,拿出或放回餐具、玩具、⽤具、图书和其他用具等。
学习习惯的培养:
养成良好的倾听和阅读习惯。进入小学课堂,孩子们专心听讲很重要。所以这个时间,在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倾听能力。比如,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进行提问,或者和孩子玩谈话游戏,随机给孩子出问题。同时,家长更应该做的是多陪孩子阅读,坚持每日亲子阅读15分钟左右,幼儿自主阅读15 分钟。
2.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孩子上了小学后,每天都需要独立完成一定的课堂和课后学习任务,家长可以积极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如按时完成大人交办的事情,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整理书包等等。
3.培养规则意识。和孩子讲解守规则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加深孩子对遵守规则的理解认识。
掌握正确的坐姿和用笔姿势。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以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书写,不仅有利于书写的规范,更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在家里督促孩子用正确的姿势阅读和用笔。
基本能力的培养
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孩子的成长意识正是从穿衣、穿鞋开始的,责任感是从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开始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从自理生活开始的。所以,放手让孩子去做,会慢慢看到惊喜。
培养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引导孩子了解一些交往的技巧,如让孩子学会语言交往的礼仪。例如:问别人话的时候先说“请问”。别人给了自己什么东西,要说“谢谢”。当别人向你问好时,记得礼貌回应,并且也问候他们。不要对别人品头论足,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嘲笑别人。
没有哪一个孩子可以独自的悄然长大,他们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家长的陪伴和支持。尤其是即将成为小学生的孩子们,无论是学习生活压力,还是心理和精神需求,都需要成人的关怀和纾解。但请各位家长相信,只要遵循科学的方法,摒除拔苗助长的心理,踏实地走好衔接的每一步,我们终将会和孩子们起享受成长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