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52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4-06-21 来源:本站
为了提高我园教师教科研水平,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西岗幼儿园经天路园于2024年6月21日中午开展了以“建构游戏如何有效指导”为主题的业务学习。
一、案例分享
首先,慎子夜老师就自身经历进行了小班建构活动的案例分享。
以班级区域游戏冲突为案例背景,慎老师围绕小班主题建构进行了观察和指导策略的分享。
第一次观察
观察目的:聚焦在幼儿的搭建技能上。
教师发现:教师提供不同拍摄角度呈现立交桥,强化幼儿对立交桥型状结构的经验。幼儿关注积木的形状,如短小的积木做桥墩,蓝色的做桥面,并且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
存在问题:谁去推小车?立交桥上交叉路线小车无法通行。
支持策略:
师幼讨论:基于娃娃家的经验,利用角色牌轮流推车。
转换立交桥的方向解决无法通行的问题。
教师追踪观察:立交桥还可以搭建成什么样子?引发幼儿搭建不同形状的立交桥。
第二次观察
观察目的:检核幼儿是否掌握了搭建的技能。
教师发现:幼儿逐渐掌握架空、平行、链接等建构技能,关注到空间维度,建构技能由单元变成二元。
支持策略:教师提供环境支持,用展板进行呈现整个游戏过程,引导幼儿回顾。
第三次观察
观察目的:关注幼儿学习品质
教师发现:幼儿由随意搭建向有目的搭建发展,并且追求细节。
支持策略:1.角色支持,教师角色介入,间接引导幼儿通过转盘转换道路,以更接近现实场景。
2.家园共育平台,带领幼儿实地看立交桥,丰富幼儿经验。
3.联合教研,共同收集辅助材料,以供幼儿游戏。
反思与收获:
教师收获:教研支持,互助成长,面向全体,关注个别。
幼儿收获:搭建技能、收纳能力提升,遇挫时的情绪更加稳定。
最后,慎老师针对建构活动的行为观察,推荐了书籍《积木建构游戏与儿童早期数学学习》,并推荐了建构活动的幼儿各维度的发展水平作为教师日常观察的参考。
二、教研组讨论反馈
接着,朱海静老师代表材料组成员围绕开展户外建构活动两个问题进行了总结反馈。
问题1:开展户外建构游戏有哪些主题?
通过材料组教师交流反馈,表示可开展的主题有幼儿园、城市、公园、特色建筑、节日、季节等。
问题2:各年龄段幼儿的建构分别需要什么建构辅助材料?
材料组教师充分利用家长、园部和班级资源,针对小中大班的户外建构提供材料研讨,得出以下结论:
小班:提供真实,可操作、情境性的材料。
中班:提供适合一物多玩、以物代物的材料。
大班:提供自制材料等。
朱海静老师同时表示,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前期材料的准备,也要关注区域间材料的联动性。
三、提炼与总结
最后,教学主任王萍提出在日常观察中发现的教师共性问题:在建构游戏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性欠缺,对于介入的时机也把握不清。
针对此问题,王园带领教师们围绕“建构游戏如何介入指导”提供了解决策略。
在材料选择上,要适宜、适量、适度。
在教师语言上,教师需要做的内容如下:
询问式语言,建议式语言,鼓励式语言,邀请式语言,指令性语言。
最后,王园以启发式的问题“为幼儿开辟公共场所作为建构活动场地是否有必要?是否可以优化?”通过本次会议,老师们对建构区的材料投放、介入指导以及各年龄段材料使用的层次性区分都有了清晰的认识,相信在后期的游戏指导中,能学以致用,以幼儿为本,促进幼儿建构水平以及学习品质等全面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