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风:诚信、友善、合作、高效

【灵动教研】关注儿童发展,践行指南精神 ——记南京市幼儿园数学教育研讨线上学习活动

浏览数量:396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0-12-03      来源:本站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精神,根据市教研室幼教工作计划,我园教师于2020122日上午在会议室进行了线上教研活动—由南京市中华路幼儿园举办南京市幼儿园数学教育研讨活动。

活动由邓婷婷老师的《小小百数表“变化”真精彩》拉开序幕,邓老师表示,投放小小百数表的材料的时候,首先是没有告诉幼儿玩法的,由幼儿自由去尝试探索,幼儿探索了很多的游戏方法,有比大小、排序、抽奖等,但是很快幼儿就发现了新的问题,数字有顺序了,但是数字的顺序不对。于是经过老师的分析与调整,多了完整的百数表,幼儿开始尝试把数字和百数表对应起来,但是后来有小朋友发现,游戏结束时,百数表依旧无法完成,于是针对小朋友的问题,老师又进行了集体的讨论,最后给数字增加了颜色,让幼儿找起来能够更加简单,是呀,有规律的方法更能激发幼儿持久的兴趣,经过邓老师的案例分享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教师就是孩子的支持者,陪伴者和合作者!要不断的观察和调整游戏,才能让幼儿玩的更加有质量,在游戏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小图1.jpg

紧接着杨柳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儿童数学领域学习的观察评估》,杨老师表示,学习数学的方式是多样性的,生活即是教学,杨老师结合各年龄段指南目标来设置班级的签到墙,让幼儿更好的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陈一平老师说过:“从生活中的个别关注,到集体活动中的全体评估,数学教育开展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名好的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做观察评估。”

随后杨已洁老师给我们分享了《追随幼儿的测量之旅》,杨老师用“种植园里的测量故事”来展示孩子们学习数学的方式,测量活动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在变化中不断体会去测量活动的意义。杨老师还开展了活动《测量桌子有多高》《测量屋子有多高》让幼儿体验生活中任何物品都是可以用来作为测量的工具。让幼儿切实感受测量同一个物体可以用不同的测量单位,当高度超过自己的直接测量范围时,可以借助同等长度的物体来进行间接测量。

最后陈钰老师分享了《发现“百变”模式》陈老师从发现模式、识别模式、复制模式、百变模式、我们的体会,这五点进行分享,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模式,模式包括了动作,声音,视觉,数字模式等,甚至时间的变化规律中也体现了模式,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中,模式通常是集体在对图形、颜色等视觉模式的探索上,这样的内容是适合幼儿园的孩子们去探索发现、学习的。

四位老师分享完了以后,南京师范大学张俊教授给我们进行了《数学学习的观察评估》专家报告及点评,张教师表示,幼儿首先要有实物操作的经验,在操作中才能够达到幼儿在数学中需要达到的水平和能力,教学的内容很丰富,不止是数学,在教学中,特别要激发幼儿的思考,几位教师展示了数学教学的多样性,不止是集体活动,生活、游戏、操作等都可以激发幼儿的思考,教师的教学智慧,孩子的教学表现,教师会被孩子有趣的事情吸引,会直接引发教师的思考,让教师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了教学智慧,教师的智慧和孩子的表现是密切相连的。

小图3.jpg



2020  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00570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6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