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风:诚信、友善、合作、高效

【灵动教研】立足观察,彰显专业 ——记西岗幼儿园天佐路园业务学习活动

浏览数量:92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1-01-25      来源:本站

教师对儿童行为观察的能力随着学前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愈发被我们关注。我园通过多元的业务学习与教研活动相结合,不断努力提升教师对儿童行为的观察能力,让教师对儿童的观察成为一种中介、一种工具,支持着儿童的学习,记录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轨迹。

为了促进教师明晰幼儿行为观察,让观察能够真正地帮助我们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更有效地开展保教活动,实施课程以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园于2020129日中午,在赵园长的带领下,观看了施燕教授的线上讲座《幼儿行为观察在课程实施中的运用》。

1.jpg

《指南》、《纲要》、《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等文件都提到了观察的重要性,那么作为幼儿园教师,作为一名专业的观察者,我们在日常实施幼儿行为观察的时候,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施燕教授针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1. 为什么要观察?

  2. 应该观察什么?

  3. 如何进行观察?

三个问题都引发了教师们深刻的思考,针对第一个问题,施燕老师通过案例说明教师只有明确自己观察的目的,才能够将观察落实到实处,而不是漫无目的的观察。针对第二个问题,施燕老师指出,观察的计划可以包括1.观察目标和内容,2.观察方法和手段,3.观察结果的分析,4.观察报告的撰写。而对于第三个问题,施燕老师通过大量的案例,表格,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她所观察到的游戏过程以及一些观察表格的使用,提醒了所有老师在观察的时候,一定要遵守专业道德,谨慎使用观察记录,尽量控制各种影响观察结果的因素。

通过此次业务学习,老师在听完后,善学善思,也抒发了自己的收获与见解。

孙倩老师:面对孩子的成长,观察与记录其发展与行为表现情形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更是幼教人员必须拥有的专业能力。如何从行为去理解幼儿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何需从行为理解幼儿。一般人常“以大人之心度幼儿之腹”,以为孩子所表现的一定是出于自己主观所想的理由。其实一个孩子的行为需要其周遭的人仔细观察才能理解;而孩子的行为也不是观察理解就算的,还需适当处理,有步骤的回应,这样才算真正的理解孩子的行为,也才能呈现教育的意义。

朱海燕老师:重视对孩子操作过程的观察,在观察孩子的操作活动时,很多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某教师这样记录“xx到数学区随意拿了几样东西,没怎么玩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只注意了操作结果,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也可以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看看孩子想要什么,孩子也是有思考、有评价的行动者。老师也可以“明知故问”,你想怎么玩?把解决问题变成思维的方法。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操作活动过程的观察。

10.jpg

孙运祥老师:做记录这项工作没有固定的规则,作为班级教师,必须抓住幼儿记录的时机,要保证有足够近的距离去聆听,但是不要太近,不要影响幼儿游戏的进行。游戏时老师要把握介入时机,避免产生过多干预或放羊现象,要有效介入,顺应和支持幼儿游戏时的自主行为。游戏评价让幼儿充分参与,说出自己的想法以有待进一步提高。

毛梦莹老师:观察是记录的基础,也是教研的基础,同时,学会做记录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多样的素材。我们需要学会认真的观察,善于发现幼儿的行为特点,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进行教育教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以后的观察中,我们不仅需要科学的观察记录,而且还要养成坚持不懈进行记录的好习惯。

教师笔记反思

我园引导教师从自身研究水平和能力出发,观察儿童的行为,针对自己教育教学反思中发现的问题,找准研究点,把握生长点,不断思考和尝试合适的观察、分析儿童行为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分享讨论,让老师们具备敏锐的眼光,捕捉案例,发现问题——积极分析、思考问题——在教育实践中解决问题、形成经验。提升教师对儿童行为的观察能力,帮助幼儿、支持幼儿,让我们一起,做更懂孩子的老师,做能走“近”孩子的老师!


2020  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00570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6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