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风:诚信、友善、合作、高效

以好奇之匙开启科学探究之门 ——记栖霞区东片线上研训“领域发展”交流活动

浏览数量:19     作者: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0-07-14      来源:本站

17.jpg

2020713日中午,在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张海艳老师的主持下,在西岗幼儿园开展了东片线上研训“领域发展”交流活动,与栖霞区东片区“环境与资源”“领域发展”“观察”工作坊所有老师进行了交流与学习。

首先,西岗幼儿园天佑路园的孙亚玲老师向老师们分享了《以探究之心,解童心之谜》的案例。

孙老师从1、游戏背景2、好玩的游戏3、我们的游戏4、师幼收获。四个方面向我们诠释高质量的游戏需要教师确保游戏能带给幼儿适度的挑战,并给予幼儿充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幼儿需要通过游戏去积累和建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需要通过多次的探索与实验并能习得一定的内容和技巧。

另外孙老师在最后还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适时介入幼儿游戏?引导幼儿尝试各种材料?还是继续观察任由其自由发挥?每次的观察都一定需要措施吗?

接下来,西岗幼儿园天佑路的范煜文老师也带来了案例分享《匠心探究,玩转科学》。

范老师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任务应是唤醒、提升个体的自我意识,培养文化创新的能力,而不是客观化知识的传播。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是一种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这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幼儿学习经历的一部分,正如《指南》说明中指出的: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最后,西岗幼儿园仙林湖园的王建芹老师带来了《主题下小班科学区环境实践研究》的专题讲座。

王老师从研究背景、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操作单设计等四个方面和大家分享。

分享中提到:教师在创设环境时首先需要考虑的应该是幼儿,因为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只有了解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了解幼儿个性特点等,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发展。在考虑幼儿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为实现主题目标,促进主题活动达到最大教育效果,可以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相关知识经验积累,将区域活动作为主题活动的前奏,为主题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而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创设有效的区域环境。

聆听了三位老师的分享,各园老师也纷纷针对老师们提出的困惑进行了交流与研讨,并分享了各自的收获。

3.jpg

西岗幼儿园天佐路园:

三个老师都各自讲述了班级科学区域材料的投放层次性案例进行分析、反思、疑惑。所以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进行介入,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在孩子的游戏中你可以充当孩子的合作者,加入游戏中,根据情况适时的进行引导,这样孩子参与游戏的热情会高涨,会提高游戏的质量。

龙潭幼儿园龙岸分园:

进行科学活动时,教师要为幼儿营造自由轻松适合探索的氛围,要有意识的去收集活动材料,提供给幼儿探索创造。游戏过程中及时注意观察幼儿兴趣点,尊重幼儿的个性化成长,并根据游戏推进及时更换调整材料,对部分进行重点指导。游戏的互动会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重视孩子之间的合作关系。

栖霞幼儿园红枫园:

1.在老师的分享中,可以看出老师们的观察和分析总结还是很系统的,能够有教师自己的观察和分析,以及最后的总结。老师们都能够结合指南进行分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让我们对于科学领域发展目标更加明确。

2.在分享中,学习到了,教师敏锐的洞察力,在幼儿的生活中,活动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孩子,发现教育的契机,并且能够和科学区进行结合,引发幼儿的探索。

3.区域材料的提供和更换,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以及孩子的实际发展能力,提供有层次的材料。

4.学习到在活动中,老师的用心和耐心,能够一步步给孩子进行指导和支持。

5.在科学活动中,从第一位老师的分享中,可以看出老师在整个活动的跟进和调整,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我们今后的科学区活动中也要逐步的进行加强。

不仅仅是收获,老师们还有些许困惑: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我们怎么适时的介入加以引导?

幼儿对于记录单的使用兴趣不大,如何让幼儿操作与记录成为有效性?

如何将教育行为扩散到家庭?

如何处理好集体科学探究和小组科学探究之间的关系与联结?

老师们的研讨一直在继续,本次的交流活动却已悄然落下帷幕!

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儿童的世界是他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

让我们一起给予孩子们自由的空间,自主的权利,最愉悦的情感体验!

8.jpg



2020  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00570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6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