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风:诚信、友善、合作、高效

【灵动教研】教研赋能 探索无涯 ——记西岗幼儿园天佐路园教研组会议

浏览数量:121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3-05-26      来源:本站

     教研有道,探索无涯。为深入贯彻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加强体育组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全面提升教师开展活动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效提高各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西岗幼儿园天佐路园于2023524日召开了各教研组会议。

21.jpg

课程审议组:

为了促进我园主题课程不断优化,进一步推进班级主题活动实施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提升教师的课程理解力和行动力,从而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2023524日中午,胡冰梅老师带领课程审议组的老师们在会议室开展教研活动。现场教研,思维碰撞

教师通过对中班户外娃娃家游戏活动的视频分享进行了现场学习研讨,并将学习所获进行交流。

夏老师:教师能尊重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自主创造,在活动中给予了充分的自主性。

老师: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能够尊重孩子的想法,及时提供幼儿所需材料,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

胡老师:教师在观察过程中捉住和幼儿共同学习的机会,从幼儿角度理解他们需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潘老师:从幼儿经验、兴趣出发,提供自主,自愿,探索,思考的学习环境,同时,注重了幼儿的学习品质。

王老师:站在幼儿的角度观察游戏,用直观的素材引发幼儿的思考,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毛老师:在角色情境中和幼儿讨论,引导、鼓励幼儿自然发现,加深幼儿对游戏的理解。

  1. 主题审议,研讨交流

潘老师:对孩子们来说,夏天是多姿多彩的。初夏的空气中总是弥漫着一种暖暖的、甜丝丝的味道。孩子们会从不同角度寻找属于夏天的颜色,形成对夏天清晰、完整的认知

王老师:《清凉一夏》从孩子们的视角出发,首先他们“发现夏天”,寻找感知夏天特有的现象,大胆表达自己对于天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同时,也让孩子们了解一些夏季基本的保健常识。最后,通过手工制作、音乐表现等形式,进一步感受夏天的美好和快乐。

毛老师:《再见,幼儿园》是大班幼儿在幼儿园开展的最后一个主题,会让孩子们共同回味3年中的成长。朝夕相处的幼儿园在幼儿心中是怎样的地方?即将迈入的小学到底是什么样子?……孩子们有着很多问题我们将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

3.理论学习,共同成长

本次学习《幼儿游戏行为观察分析与支持》第二章的内容。通过此次学习,老师们有一些感悟:

胡老师:在建构游戏中,幼不仅需要掌握物体的颜色、形状、比例、布局等知识,而且需要具有一定的美能力,考虑造型的颜色搭配、对称、平衡

夏老师:评价不仅要关注幼儿建构的成果,而且要关注游戏过程中幼儿表现出的思维的创造性以及团体的协作精神。

闻老师:教师可以对材料的提供、建构要求等方面做分层指导,提高不同能力幼儿的游戏水平。

教而不研则浅,学而不研则枯。课程审议与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过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们将继续深化课程审议,让审议成为支持儿童深度学习的推手,让课程真正成为儿童有效成长的载体。

环创组:

陈鹤琴说:“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环境。"其中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与发展。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幼儿的老师,它能带给幼儿巨大的潜在价值。而幼儿园的自然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要使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让幼儿与环境产生互动效应,从而在环境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本次教研组会议首先进行了自然环境中物种收集分享研讨活动,为了更好的利用自然资源,亲近大自然,探索和发现自然的奥秘,环创组的教师们在结合自己园部特色的情况下,并以儿童的视角来对此次的活动进行分析。

孙老师:环境是幼儿的记录者,能很好地反映幼儿的成长,幼儿从中可以得到更好的、全面的发展。

许老师:自然环境对幼儿的促进作用会让幼儿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参与活动,会让幼儿在玩中与环境融合、对话,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

王老师:幼儿的天性是喜欢与大自然为伍的,这点可以从幼儿所描绘的画中反映出来。

华老师:幼儿对大自然都是好奇的,想一探究竟,这正是幼儿的好奇心非常强烈的心理性格特征的表现。

胡老师:幼儿园里的自然环境是幼儿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窗口,蕴含着无限的教育价值。

其次,为引领教师提升师幼互动质量,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学会倾听儿童,树立“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魏老师对上次外出所学的王海英“儿童海报”进行了反馈与学习带领老师们一起深入理解何为儿童海报,它的价值何,如何进行儿童海报的制作,分享了符合各年龄段的儿童海报。通过此次教研活动,教师们了解了儿童海报与之前主题墙的本质区别,也知道儿童海报的核心就是以儿童立场为主,跟随着儿童的视角和思想,在墙面上展示儿童自主学习的过程、经验、收获,从活动中提取海报素材。

最后,对本学期教师组织的美术欣赏活动进行了反馈,针对老师们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点对点的分析与建议。同时,环创组教师们从“如何欣赏艺术大师作品”以及“教师如何支持幼儿欣赏感受的策略”进行了交流、探讨。老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本次环创组的会议召开,为大家指引方向,理清思路,不仅是学习、提升、更是收获成长,教师们将会继续追随幼儿的视角,以园部环境为依托,让环境创设之路走的更深更远。让美术欣赏活动落地生根,提升师幼审美能力,给幼儿以美的教育。

大33.jpg

观察组:

观为看察为思研为径为了我们追溯孩子们探索的轨迹做有“深度”的观察研有“高效”的支持走进儿童的世界2023524日中午,观察组在多功能进行了本月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主要围绕:“师幼互动及幼儿亲自然表征”展开24日上午,教师带着问题进入班级,就各年龄段的晨谈、游戏等进行了观察,中午,大家集中在多功能进行了讨论。首先我们组结合上次师幼互动情况进行讨论,教师们认为:

梁老师:“在今天上午的观察中,我发现教师在互动中缺乏追问、挖掘,有一些契机是教师在师幼互动过程中可以进行挖掘的”。

其次,大家针对亲自然下幼儿表征作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谈谈如何引发幼儿进行自主表征?”2.通过表征,幼儿获得了哪些发展?

叶老师:在引导环节上,老师从环境、师幼互动、材料、多种形式实时关注幼儿,寻找机会给幼儿适当的留白空间。

何老师:幼儿通过表征,对幼儿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均有所发展。

组长张永蕾认为:要抓住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内容,鼓励幼儿大胆开展表征表达。如:入园签到、进餐活动、阅读活动、游戏活动、观察活动以及生活活动的各个环节。

教研不停,探索不止。把观察变成一种习惯,从“要求放手”到“真正放手”,从“看见儿童”到“看懂儿童”,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一场教研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终点,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的路还很长

材料组: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形式,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教育功能主要通过区域材料来实现。材料是教育目标的载体,准备学习环境就意味着教育已经开始了。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游戏活动,让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材料投放教研组于2023524日上午,于科发室开展了教研组会议。
本次会议首先进行了理论学习,在组长王思敏老师的带领下,老师们细致地学习了《幼儿园自主性区域活动》中角色区部分。角色游戏是是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将他们积累的各种生活经验再现出来,并通过操作及与他人的对话接触加深关于这些生活经验的印象,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的一种游戏形式。
结合理论及日常教研观摩活动,老师们也针对幼儿角色区的材料投放及开展策略进行了研讨。
朱老师:角色区的材料投放要结合幼儿的兴趣及生活经验,有生活化的游戏环境以及真实的或替代性的操作材料。
李老师:幼儿会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他们往往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自觉或不自觉地与其他相关区域产生主动联系与交往,并可能在此基础上,打破班级界限,充分利用和分享不同的游戏资源。
张老师:幼儿在游戏中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和扮演角色、自主活动,并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因此,在材料投放上适当留白,给予幼儿一定的创造空间

最后,组长王老师总结: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也十分重要,老师应该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生活经验、思维发展水平、社会交往风格特点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有针对性地做出调整和改进。

儿童的学习就是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逐渐建构认知经验。在环境创设当中,材料就是重中之重,没有材料,就没有游戏,合适的投放材料能最大程度的支持和满足儿童游戏,通过今天的会议研讨,相信老师们都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通过此次教研组会议,教师们对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纷纷表示要把儿童发展和儿童立场放在首位,走近每一位孩子,观察孩子的行为,聆听孩子的声音,在积极的师生互动关系中,与孩子共同成长!

40.jpg


2020  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00570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6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