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757 作者: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0-07-08 来源:本站
罗素·斯托弗曾说过:成功的读写教育的标志是幼儿对读写的迫不及待。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是幼儿积极主动参与语言活动的保证,能让幼儿对读写迫不及待,而幼儿园的读写区活动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有效途径。
大班面临幼小衔接,幼升小,读写区就更为重要。
那什么样的读写区能够吸引幼儿,充分发挥它该有的价值呢,这是老师们在不断思考的问题。为此,我园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大班读写区的联合教研活动。

观察组
教研前期,观察组组长带领组员学习大班阅读区目标以及掌握有关读写区相关的理论知识。
2020年6月17日,观察组成员们以两个人为一组,进入大班各个班级,利用现场观察记录撰写和拍视频的形式记录幼儿在班级读写区游戏的真实情况情况。
事后,组员们将各班级孩子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与闪光点行线上交流反馈。
张思思老师说:在我的观察中,老师如果能提供一些自制的操作材料,用可操作的游戏材料保持幼儿的兴趣,那么幼儿就能在动动、说说、玩玩的游戏中获得发展,体验乐趣。故事盒、游戏话筒、感觉箱、故事大转盘、图画猜谜册等,都是深受幼儿喜爱的读写区操作类材料。如:我们做成三大块骰子,一块是表述时间的图文,一块是表述地点的图文,还有一块是表述事件的图文,幼儿玩掷骰子游戏,然后将三幅画面合起来描述,也可以根据三幅图进行想象和创编。
贾凡老师说:我进的班是大三班,大三班的读写区有阅读区和前书写区,前书写区有布置小邮箱,在里面游戏的孩子们可以给小伙伴写信。书写区的墙面布置有看图配字和我喜欢的字。读写区需要动静分离,在阅读区的小桌子需要调整位置,阅读区分为阅读和交流区。前书写区需要有老师提供提示的模板,比如文字的演变,全班幼儿名字的名单加照片。
王萍老师说: 通过观察,我发现部分孩子i的发音并不是很标准,可以将儿歌融入一日生活,引导幼儿关注音韵,发展幼儿的语音敏感性。具体做法包括:归纳整理儿歌学习的策略,定期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收集优秀的儿歌及手指游戏素材的图谱放置在“说”区。幼儿早期读写的经验来源于生活,美国语言教育学者肯·古德曼教授指出,“邀请孩子通过读写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可以在读写区,制作签到表进行自主签表,让幼儿有机会写自己的名字。
最后组长将本组所反馈的信息集中分享给材料投放组以及环境创设组。
环创组
环创组的组员们首先仔细研读观察组成员的观察记录。
随后自由分成俩人一组分别到大班的各个班级进行现场观摩读写区的整体环境,(图第一次环境创设)并用图片记录下班级的闪光点和还可以继续加以完善的地方,再针对自己的观察与班级老师进行沟通分析,并用文字进行记录。
随后大家还根据自己所研究班级的风格特点以及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收集还可供参考借鉴的相关内容,并以图片的方式整理打包反馈给大班的班级老师。
大班老师根据本班的现状对环创组老师提供的反馈进行思考,并对本班的读写区进行完善。
材料组
材料投放组的老师们根据观察组提供的观察记录及一些反馈信息开展研究和讨论。
教师线上研究后并且思考、查阅资料后进行了线上反馈。
根据材料组、环创组、观察组的反馈后,将资料整理后交给了大班组的老师,大班组的老师们根据教研组提供的建议和方法,对环境、材料进行调整和创新。
紧接着教研组进行了第二次更进。
从二次的现场观摩中可看出每个班级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大一班增加了几组自制材料“你说我猜”和“有趣的象形文字”;
大二班完善了墙面的欣赏区,并增设了一组自制游戏“树枝沙盘画”;
大三班巧妙的利用屏风做了一个签名墙,极大地吸引了孩子的兴趣,并增设了游戏材料“故事魔方”;
大四班利用小推车将材料进行分层次投放,并利用墙面和柜背形成了汉字演变的展示区;
大五班充分利用已有的空间,将幼儿的自制图书和书签展示在栅栏处,幼儿的参与痕迹愈发明显;
大六班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对读写区空间进行了扩大,增加了地点供幼儿多层次的活动。
本次活动,联动了三个教研组,通过观察组教师细致入微的观察,环创组老师针对每个班级读写区环境的讨论,材料组老师根据两个教研组的反馈更进,重新调整了大班读写区的创设,使大班的读写区真正的有效利用,不仅丰富了读写区,使每位幼儿感受到阅读、读写的快乐,而且通过联合教研的方式、交流拓宽了老师们对读写区创设的思路,加强了老师的全面思考区域创设的能力,更让全园的教师劲往一处使,完美的打造了一个孩子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