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0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3-05-26 来源:本站
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园里“生长”着许多精彩的故事。它们是真实的、生动的、有趣的、更是属于孩子们的……

为深入贯彻与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提升幼儿教师记录、分析与解读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让教师能更加有深度地观察幼儿的学习,西幼天佐路园课程审议组于5月22日中午开展了主题下幼儿学习故事评比活动。由王园长、赵园长以及各位教研组长组成了评委小组,全程观摩本次活动。
在评比活动进行前,胡老师组织课程审议组组员进行了幼儿学习故事的撰写的学习。
课程审议组的老师们以幼儿为中心,追随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讲述了一个个有趣的学习故事。在展示的过程中,老师们从故事缘起、记录、分析、支持等方面采用制作展板呈现与解说相结合的形式,向大家分享了本班游戏中的幼儿学习故事。
潘老师:引水游戏是在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自然发生的,游戏中幼儿始终围绕着感兴趣的小水沟开展探究,他们在引水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充分体现幼儿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活动中,幼儿一次次遇到不同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去思考、去迁移经验,教师在游戏中捕捉幼儿的游戏兴趣,放手让幼儿自主地选择游戏内容,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决策,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
张老师:一次孩子们偶然发现自然角的小金鱼不动了,大家开始讨论猜测探究小鱼死亡的原因。结合孩子们探究兴趣,于是拯救小鱼计划就这样开始了。孩子们在观察小鱼中探索生命的奇妙,在照顾小鱼中收获爱与责任。同时,也展现了深度学习的多种形态:幼儿的积极主动性、真实的问题的反思与解决、已有经验的运用等。
闻老师:某日的餐后散步开启了一场探“蜜”之旅,孩子们在小径两旁盛开的波斯菊上发现了一只小蜜蜂。幼儿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以不同的表征方式记录自己的猜测,幼儿在观察、分析、猜测、记录的过程,发展了逻辑思维,幼儿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好奇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认识蜜蜂的过程中,幼儿能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发展了自己反思与解释的能力。
王老师:在大自然中,人们目光所及的是自然中多姿多彩。生气盎然的事物。人们脚踩的大她,承载万物却静谧安祥。孩子们常湊在花坛边、绿草地边目不转晴地看着什么,或趴在地上指指点点、念念有词。哪些动物生活在地底下?它们的家是什么样的?地表之下,还有什么样的秘密,随着孩子的探秘而展开。
毛老师:幼儿在游戏中多次尝试探索扎染,幼儿自主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思维、想象创造性地构造物体的形象,再将具象的内容落实到实践当中,在实践中遇到困难也能回顾反思,总结经验并再次尝试,直至自主完成多元的作品。在不断地尝试中,幼儿渐渐掌握扎染的制作步骤,或与同伴合作或独立完成作品,感受扎染出现纹理的神奇和图案的乐趣。
夏老师:一次中午散步,孩子们发现了地上的蘑菇,结合孩子的兴趣,班级自然角投放了蘑菇菌包,通过了解后,孩子们知道了蘑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而班级的自然角不挡光也不挡雨,于是,给蘑菇宝宝建造房子的小故事由此拉开帷幕!学习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善于抓住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

在评比后的研讨环节,教师们认真开展相互评价,发现和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吸取别人的优点,从而实现教师和幼儿一起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成长的双赢目标。
胡老师总结道:幼儿学习故事的呈现是一种回顾,是一种反思,是一种研究,是一种分享,还是一种成长。从老师们精彩生动的介绍中,可以看到老师们努力放手游戏、走近幼儿、读懂幼儿、支持幼儿。此次主题下幼儿学习故事评比活动,虽然是我们第一次尝试以这种新的形式记录幼儿,还存在着不少需要调整和改善的地方。这样一个互相交流、展示与学习的平台,在实践中也提高了老师们对幼儿学习故事的理解和解读能力,让老师们在课程理念与实施方法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与提升,后面我们会边研边学,不断突破自我,获得新的成长。
赵园长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宝贵意见:学习故事是幼儿顺其自然发生的事,故事走向的提出是孩子们来决定的。学习是属于孩子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学习的过程,从而支撑孩子的学习。发现幼儿的“哇”时刻,会让孩子的童年历程更加美丽,让教师的有效支持彰显智慧。
教育是“无痕”的,它源于生活,渗透生活。教育是“有痕”的,它记载着孩子的足迹与成长。每一个学习故事,虽然微小朴实,但却蕴藏着教育的温度与深度。只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需要,及时给予有效支持,学习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游戏的价值也由此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