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风:诚信、友善、合作、高效

【灵动教研】教以潜心 研以致远——记西幼天佑路园园本教研活动

浏览数量:848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4-04-29      来源:本站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这美丽的人间四月天,让我们来一场诗情画意的修行,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为了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提高各教研组老师的专业化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2024428日,西岗幼儿园天佑路园开展了园本教研活动。

1.jpg

开展多种形式教研活动

课程组理论学习式教研

课程组成员围绕现阶段开展的班本课程中的幼儿表征,进行了前期的学习。

接着,徐老师带领老师们学习了幼儿表征的相关理论知识,帮助老师了解了表征的定义、幼儿表征的类型、幼儿表征的观察方法以及幼儿表征的教师支持策略等。

然后,徐老师为老师们提供了班本课程下幼儿不同表征比如语言、绘画、动作等的实例参考,引发组员们思考班本课程下如何关注与引导幼儿的不同表征,如何在班本课程展中呈现幼儿的不同表征。

通过学习,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班本课程中幼儿表征对于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老师们也进一步明晰了在班本课程中如何关注和引导幼儿通过各种表征进行表达表现。

教研活动虽已结束,但是钻研和实践的脚步却不会停止,老师们会在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的路上,继续探索着、尝试着、学习着。

观察组“心田式”教研

观察组在本月特色教研活动中开展了一种全新的教研方式——“心田式”教研。

首先,夏老师先带领大家了解了什么是“心田式”教研,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教研方式,它的核心是什么?它从何而来?会给老师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教研体验?

大家围坐在一起,聊自己的感受,畅谈对教育的理解,表达自己,倾听他人,理解世界,通过大家真实的表达,不带扮演,如实讲述自己的问题与感受,最终,你的问题、我的问题,汇集成“我们的问题”。

没有标准化的儿童,也没有标准化的教师。通过本次心田式教研活动,倾听大家的想法,感受着不一样的教研氛围。

教研结束后,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对此次教研活动的感受。

丁老师:通过心田式教研活动,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不再有传统教研开会的形式,反而像许久未见的朋友坐下来,聊一聊,谈一谈。在平等交流中发现不同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滋生出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期待下一次教研活动。

张老师:本次教研中,在“解决问题”的环节里,老师们就某一现象将自己的经验和别人分享,而其他教师会思考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这种没有评价的沟通,运用正面沟通,在反思的基础上,每一个人都实现对自我的再认知。我从中获得了内心的放松和自我成长。

董老师:通过学习“心田式”教研,每个老师敞开心扉,谈一谈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在组长的带领下对每个问题一一进行解答,总之这次教研活动收获颇多。

每一次教研都是很友好的田野研究现场,它是开放的,有深度的,有立意的,大家都能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哪里,我们崇尚的文化是什么,我们所能想到的那些意义、超越感以及个人生命中积极的体验都能在“心田式”教研会中得以呈现。

14.jpg

材料投放组沙龙式教研

建构区被誉为“塑造工程师的地方”,是幼儿进行建构游戏的主要场所。结合本次评比,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评估指南》精神,促进教师掌握建构游戏的关键经验,材料组进行了建构区材料提供与空间设置”为主题的沙龙式研讨活动。

活动开始前,张天依老师带领我们从建构游戏的建构与现状、建构区空间设置与探讨、幼儿园建构材料三方面进行了讲解,不仅梳理了建构区空间的合理优化与调整建议,同时也帮助大家整理出搭建类材料、插装类材料、辅助类低结构材料等多种常见且易操作的建构材料。

了解了相关的搭建知识后,我们也产生了一系列疑惑,组内老师们也根据问题进行了深度研讨。

根据建构区的辅助材料还有哪些?袁老师提出,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石头、树枝、圆木片等自然类材料;各种罐子、瓶子、光盘、纸杯等多种废旧材料以及提供一些幼儿在其他区域的作品进行建构区的辅助材料投放。

班级建构的空间设置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赵老师提出,在建构活动中我们发现了空间小等问题,也提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调整区域结构和充分利用班级各个角落空间的方式来扩大幼儿的活动区域。

通过观察,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对于材料的需求和困难,有哪些?王老师提出我们要跟随孩子的兴趣点,为孩子们提供形状、材质、功能多样化的材料,投放和主题相关的元素,来引起孩子对经验的共鸣。

活动的最后,杨园长针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总结。杨园长提出:相信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应给予幼儿充足的思考、探索、交流和提问的时间,帮助幼儿积累建构经验,推动游戏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只有教师真正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过程,认识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经验,带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框架认识去看“有目的游戏”中的儿童,才能真实、全面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环创组圆桌对谈:户外美劳区主题环境创设与活动组织

结合四月份开展的户外美劳区教研活动,环创组老师们进行了一次圆桌对谈。

老师们分别阐述了本班活动的开展情况,尤其是对户外美劳区游戏的活动设计和幼儿的参与情况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刘老师:幼儿园户外环境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对幼儿来说,都充满着巨大的吸引力,而在户外涂涂画画,幼儿也显得格外投入与轻松。在艺术创造与表现方面,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植物,拿起喷壶,寻找适宜角度,进行大胆喷绘,布袋子、白T恤上呈现了大自然的形状。

张老师:在大自然里,孩子们找到了漂亮的花朵,神奇的叶子,可爱的小虫……孩子们将自己喜欢的自然植物描绘成一件件与众不同独特的作品。孩子们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是美的,户外写生是幼儿园教育的“隐性课堂”。户外写生活动,满足幼儿发展需要,有利于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杨老师:老师带领孩子们将透明胶带平整的粘贴在画框上,形成一面有粘性的画框。制作完成后,孩子们在场地周围收集可以粘贴在相框中的春天的产物:比如树叶花朵种子树枝等均可,孩子们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增加认知提高了审美

孙老师: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孩子们用空瓶收集了各种春天的花瓣,她们对美丽的春天充满好奇在快乐活动中,孩子们探索春天的秘密不仅增强想象力,培养了孩子们的艺术创造能力。

胡老师:在四月的户外美劳区活动,幼儿从教室到户外,大自然让她们更好地认识春天。幼儿自主收集各种自然材料,如叶子、花瓣、小石子等,然后和同伴一起创作自然拼贴艺术。孩子自由地组合和粘贴,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自然艺术品。

丁老师:本次户外美劳区的活动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每个幼儿的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在利用收集来的鲜花进行花朵棒棒糖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能细心摆放、认真构图,一件件第一位艺术品体现出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浑然天成的审美情趣。

大自然在孩子的眼里,永远是新的。每次走进大自然,孩子们敏锐的观察力总能发掘出新鲜感。这种源源不断的新鲜感,正是来源于孩子的不断探索。在本次的户外美劳区活动中,孩子们不断地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积累更丰富的感官体验,促进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在五月份,我们还会将户外美劳区的活动继续进行下去,深入自然美育的研究,追踪孩子们的发展,敬请期待哦!

教研组会议

课程组

会议伊始,课程组组长徐老师就即将到来的“班本课程展”评比相关工作,仔细的向组员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结合上学期评比的经验和这学期评比的变化,引导组员们关注以下问题:

1.班本课程展呈现布置的内容脉络要清晰,层次要分明,层层递进,最后要关注幼儿经验的总结与反馈。

2.班本课程展中,教师需要思考幼儿表征的呈现形式,帮助幼儿丰富班本课程下幼儿的各种表征比如绘画、动作、语言等。

3.老师们在开展班本课程时需要思考班本主题课程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在这个班本主题课程中孩子获得什么样的经验与发展,获得什么样的情感支撑与价值。

接着,各班级教师对现阶段开展的班本课程主题预设进行介绍,老师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与需求,分别从主题来源、主题目标、主题预设路线、主题中预设可运用的园内外资源、主题困惑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最后,各班级老师针对各个班级现阶段开展的班本课程进行了研讨与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观察组

观”为看懂,“察”为思策,观察是幼儿教师走近幼儿、了解幼儿的重要途径。

2024428日观察组在智高室开展了本月常规教研会议。

组长在本次教研活动中希望组员能够通过观摩各班级图书区活动,重点关注环境与材料的创设以及教师在其中的支持作用,以促进幼儿经验的生长,从而提升图书区的教育效果。

会议伊始,观察组夏远月组长让组员们带着两个问题,进行了各班级图书区的观摩活动。

1.为什么观察,观察什么?

2.观察到了什么?环境、材料、幼儿、教师……

观摩完各班级图书区之后,然后每位教师根据各班级的近期图书区活动的情况进行了学习研讨。

夏组长也针对观察结果,分析图书区环境与材料存在的优缺点,提出建议。

1.总结教师在图书区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推广优秀经验。

2.针对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3.加强家园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图书区的创设与指导,共同促进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能够更加明确我们本次观察组图书区观摩的目的、内容和实施方法,从而提升图书区的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材料投放组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材料是幼儿学习与探索的重要桥梁,促进建构区材料的有效投放,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全体材料组成员在多功能召开教研会议。

会议伊始,杨园长针对本次各班级的建构区建构区材料评比进行了总结和交流,本次评比通过造型多样的建构作品能够看到幼儿建构技巧在不断的提高,看到了教师的智慧创设与引导,突破建构区的创设模式,呈现出各班不同的特色。随后针对我们五月份的教研工作进行了简单的梳理,我们将立足于户外建构的体验式教研,通过老师们的实地感知操作,帮助教师有效的进行教育干预和教育支持。老师们也针对户外教研所需要的材料与搭建主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环创组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对环境创设理念的认识,在环境创设过程中尊重幼儿的审美兴趣,满足幼儿的审美需要,以便更好地支持和促进幼儿各领域的发展。2024428日。环创组全体组员美工室召开了本月的常规教研会议。

会议伊始,赖老师对此次环创组“绘本活动下儿童原创艺术作品展评比”进行了总结反馈。赖老师肯定了组员们的进步和成长,相较于上次,环创组老师们在材料的使用、整体色彩的搭配、艺术形式的选择、作品的二次加工上都有所提升,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本次作品展中也有了更好的突显。

接着,赖老师又对五月份的教研工作进行了规划和安排,并希望大家在夯实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撰写观察记录,做好日常的积累工作。

沉浸式阅读

环创组沉浸式阅读

时光浅浅,书香致远。为了夯实教师们的理论基础。20244月,环创组的老师们进行了《环境创设与利用——环境不是装饰品》的沉浸式阅读。

老师们通过张老师和范老师的领读和案例分享,更加深刻地明白了隔断材料一物多用的妙处,并对多样的创意隔断有了更多的了解。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思则空分享结束后,大家还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积极地进行了交流与反思。

读书明理而启智,阅读不仅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还能够启迪我们的智慧,突破壁垒,提升自己的素养,让我们在阅读中前行,在阅读中成长,时刻保持阅读的习惯,不断追寻知识的光芒。

每一次思维的碰撞,都是教育生命的迸发;每一次教研的学习,都是集体教育智慧的传递,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我们将立足于幼儿,在推动幼儿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不断钻研的精神,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不仅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知行合一。

33.jpg




2020  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00570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6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