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577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3-05-30 来源:本站
每一次遇见,
都是最美的开始,
每一次交流,
都是一次经验和智慧的碰撞,
每一次奔跑,
都只为凝聚更好的教育力量。
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科研素质, 西幼天佑路园各教研组结合五月份教研主题开展了园本教研活动。
环创组会议:
盛夏时节,暑意正浓,伴着阵阵蝉鸣,西岗幼儿园天佑路园环创组的教师们于2023年5月29日进行了5月份的常规教研会议。
赖老师首先对本月足球嘉年华活动的系列工作进行了总结反馈。带领教师对大厅主题环境的设置与规划讨论进行分工,从基于儿童视角的环创角度出发,在环境中呈现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痕迹。
同时,赖老师也提醒老师们要在日常实践中养成勤反思、爱积累的好习惯,鼓励教师多观摩学习,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转化成教科研成果,并积极参与各项教科研评选活动,老师们全神贯注地聆听教研组长的分享,认真的做好学习笔记,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困惑。我们相信,在集体的智慧下,我们能依据理论以及实践经验去解决每一个难题。
环境育人 教育无声
小小空间 大大创意
无声的环境
有声的教育
我们期待着
也努力践行着。
观察教研组会议:
观察是一门艺术,记录是一种语言,分析是一种能力,指导是一种智慧,它们都是教师读懂儿童、走进童心的桥梁。
2023年5月29日观察组夏远月老师带领组员们进行了“观于形,察于思”为主题的教研会议。
会议伊始,夏老师带组员们进行了上次观察组评比的反馈。
夏组长总结了评比中的优点:老师状态较好,能做好安静观察,仔细记录;从老师的观察记录能发现老师有认真准备;指南理论运用的较好;支持策略撰写上也有进步。
不足之处:
1.观察分析和策略有脱离观察目的的现象;
2.观察现象老师依然存在详略不得当的现象,把很多无关紧要的话都写了进去;
3.分析有结合《指南》,但存在生搬硬套为了理论支撑而去结合《指南》的现象;
4.有的老师分析的点过于大,没有具体到孩子、行为、对话。而有的老师分析的点又过于小,洋洋洒洒写了很多,但回过头来看观察目的和现象,发现脱离了原本的观察目的,并且找不到对应的观察现象,有为了分析而分析的现象出现。
5.支持策略撰写上存在不合理性,分析中并没有体现的问题,却在策略上进行了支持。
最后,夏老师进行了总结:观察记录的书写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分析由描述的现象回放而来,支持策略从分析中孕育而生。
接着由本次评比中陈丹蕾老师撰写的优秀观察记录进行分享。
陈老师指出在观察记录撰写中她在观察幼儿时先想好观察的目的,随后在观察时对游戏发生的事情,先进行关键词的罗列,及时关注幼儿的闪光点和积极地一面,在分析时对应理论,先进行梳理,最后支持策略针对分析出的问题进行撰写。
随后夏老师带领组员们聚焦问题进行了研讨活动。
你觉得观察视频如何拍摄?拍多长时间?需要注意哪几点?
组员们经过讨论在视频拍摄中可进行室内外拍摄、定点拍摄、追踪拍摄等等方法,拍摄出来的视频应控制在5-15分钟之内,在拍摄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和幼儿保持一定的距离,采用广角的角度去拍摄,定点到个人或材料,视频需要使用原声,选用拍摄支架进行拍摄防止抖动,并且教师在拍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对话、行为等等。
最后,在夏老师的组织下我们进行了伙伴结对的仪式,通过伙伴间的互相点对点的分析观察记录,帮助大家同伴间相互成长。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大家收获良多,知道了评比中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学习交流了他人的优秀观察记录,研讨总结了观察视频拍摄的方法,同时促进了组员间共同进步、互帮互助的团结之心。
材料投放组会议:
会议中,材料投放组组长潘老师对于本学期资料撰写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随后通过观看中五班和中六班幼儿木工坊游戏的视频,深入学习了如何更好的组织幼儿进行木工坊活动。
环境创设组与材料组第四次联动体验式教研:
木工坊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依托于木头及相应的工具而展开的跨领域、多维度的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的实践活动,为了深入了解木工坊材料的使用,探寻幼儿在木工坊游戏的指导要点,让幼儿能更安全、更好地在木工坊里游戏、操作,环境创设组与材料组进行了第四次联动教研。
潘老师对老师们疑惑的工具进行现场演示和讲解,弓型锯是用来直线切割,而线锯主要用来切割不规则的图形图案的,鸟刨是用来刨削木材粗糙的表面的……通过讲解和演示,老师们知道了不同工具的使用方法,也明白了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此类工具。
实践出真知,体验是寻找问题的有效通道。现场教师一对一结对,学习使用工具,尝试制作木工作品。老师不但深入了解了木工坊各种材料的使用方法,也了解了木工坊给孩子带来的动手制作的快乐。
结合毕业和夏天主题活动,各年龄段幼儿可以进行的木工坊活动和形式,以及作品呈现方式。老师们畅所欲言,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课程组与年级组联动教研:
一年不止有四季,
还有一种季节叫做毕业季,
比四季更美好,更令人怀念。
三年的时光里,孩子们有成长,有收获,还有欢歌笑语,
在这个季节,带着满满的不舍,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临近毕业,在幼儿园的时光显得十分珍贵。
为了帮助大班年级组更好的开展毕业主题课程,课程组与年级组进行了联动教研。首先课程组徐老师对于大班毕业主题给予一些思路与建议,从毕业畅说时、毕业畅想时、未来准备时三方面进行举例说明。为大班组毕业展主题课程提供了新的想法与建议。
在大班毕业主题课程中,怎样从孩子出发,更多的体现孩子的参与性?
在大班毕业主题展板板块呈现中,可以有哪些板块,用何种形式、材料进行呈现?
在小班、中班夏天主题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活动对大班毕业的哥哥姐姐进行情感的表达?
针对以上一些问题,小中大年级组分组进行研讨,在讨论中,老师们始终基于孩子们的自主性和参与性为主要方向进行交流研讨。
小班组王传运老师提出:可以通过签到表、劳动、感恩卡、与同伴或幼儿园合影以及亲身参与毕业典礼的策划和设计来更多的体现孩子的参与性。同时小班的幼儿在夏天的主题中可以制作礼物向哥哥姐姐给予爱的表达。
中班组夏远月老师提出:更多通过晨谈了解中班的幼儿对于大班哥哥姐姐毕业有什么想法,开展体验感受大班哥哥姐姐的一天,观看大班幼儿的毕业彩排,中大班交接仪式,了解大班哥哥姐姐的愿望清单并帮助实现。
大班组丁庆老师、孙菲老师提出:
首先丁老师提出对于大班幼儿更多的让幼儿提出问题,收集想法,让幼儿成为策划者、筹办者,并在此过程中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鼓励幼儿用多种表征方式抒发情感,将回忆、感谢、祝福、告别等融入到一日生活中。
其次孙老师对于毕业主题展板提出一些想法,展板分为幼儿园的回忆、我想为幼儿园留下点什么、展望未来,期待再相见三大块,其中可以利用到胶卷照片、时光机、立体地图、自然材料、二维码、自制绘本、绘画手工等不同的形式及材料进行板块的创设。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老师们的集思广益给大班毕业主题活动带来了许多新的想法与创意,同样我们也期待给孩子们带来一场属于他们的别样的毕业主题活动。
同时杨园也提出教师之间多方位多元化的互动与交流、学习与合作,都是一次思维的碰撞,对于老师而言都会有一份新的收获,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老师们的一次成长和提高。
沉浸式阅读
课程组:
为了更好地指导幼儿游戏,观察游戏中幼儿的言行,通过游戏重新认知幼儿,助力幼儿自主游戏水平的提升。课程组的老师们围绕《以游戏为中心的幼儿园课程》进行了研读。
老师们在阅读中沉浸,在阅读中思考,相信老师们在阅读后会有更多的收获。
环创组:
近期我园开展了足球嘉年华活动,为了让幼儿对足球的兴趣更加浓厚,便于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足球游戏活动和指导。组长赖老师带领全体组员共读了《幼儿创意足球游戏》第三章,大家对幼儿足球游戏活动与足球热身活动和放松游戏有了清晰的认识,并明确了足球热身游戏活动可以有效预防幼儿运动损伤和伤害事故的出现,这也为教师们在本次足球嘉年华活动中对班级足球游戏的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观察组:
阅读是一种兴趣,也是一种能力,阅读可以是充满乐趣的主观体验,也可以是满是技巧的知识加工。爱读书并享受读书的人,在翻阅、停顿、思索里,整合经验和方法,梳理认识和感悟。
为了让教师更好地观察儿童、记录儿童、理解儿童、支持儿童。观察组的组员们继续以《小故事中儿童的100种语言》一书进行学习和研讨。
通过线上、线下的交流和研讨,教师们分享案例的过程中,更深一步的了解“倾听儿童、相伴成长”的重要性,并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融入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
材料投放组:
本次沉浸式阅读分享是由大二班的杨嫚老师和大七班的陈晓霞老师进行的。
通过学习老师们明确了低结构材料的投放有利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合作、沟通意识。所有的规则都隐藏在环境材料之中,幼儿可以根据周围材料摆放、空间安排、同伴间的影响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低结构"不能仅仅定位在几种材料、或者几个游戏、个别区角的研究上,而是需要"整体化"的思考,要从实现区域环境的开放性,减少指向和规定,促进儿童自主学习这个角度上。
学无止境,研有所获。相信老师在教研组会中都有所感悟与思考,能更加用心地去看、听、思,从而发现儿童行为背后的意义,读懂儿童,有效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