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风:诚信、友善、合作、高效

【灵动教研】好书分享 共思促教 —记栖霞区东片教研线上研训活动

浏览数量:38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1-10-22      来源:本站

       我们常常体会到:在定律与现象之间、在理论概念与实践行动之间、在理论研究者与教育实践者之间存在着深深的沟壑。为了帮助教师寻找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于是在20211015日中午13:00,西岗幼儿园天佑路园承办了栖霞区东片教研线上研训活动,参加本次线上研讨活动的是栖霞区东片各园教研组长、各园中班一名教师以及各园“领域学习与发展”工作坊教师们

小12.png

活动开始,潘苏南老师主持介绍了本次线上教研的主要内容分别为:1.中班课程活动《蜗牛的探秘之旅》2.中班课程活动《“用身体里的哪块骨骼踢足球?”》3.讲座《幸福教研 助力教师成长——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园本教研中的应用》.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还是很喜欢在理论的后面多一些能够结合实际的案例,让我们一步步跨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而在王萍老师分享的《蜗牛的探秘之旅》中,她重点推荐了《让早期学习理论看得见》这本书,让我们渐渐明晰皮亚杰、埃里克森、杜威等教育家的理论在幼儿行为上的体现。而王萍老师的思考与反思也值得我们细细揣摩,我们的教育有时也需学蜗牛一样,放慢脚步,追随孩子。

小3.jpg

之后在崔老师的分享中,我们了解儿童的身体作为发现的工具,身体运动的多,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就越多,所以在一日生活中,教师要更多的让孩子“动”起来。而崔老师的课程活动是由一个孩子的问题开始,在她的分享中,我们也能看见很多孩子的讨论,他们从讨论中学习,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在探索中发展,这一过程使得他们的科学发展有了更深的认知。这种把儿童发展知识、真实环境和反思性思考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最后郭娟娟园长则是结合我园园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用“研”解决教师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她从扎实理论学习,加强理论观念;优化教研活动形态,转变教师教研态度;线上线下调研,聚焦教研关键点;教师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共同提升;螺旋式教研,实践研究共同生长;以科研为先导,助推教师专业和回顾梳理促提升,明确方向再出发进行来进行分享。并且在最后梳理了我园在教研过程中应该坚持和把握的原则:1、教研问题真实化2、理论、教研一体3、教研、实践一体化。

活动结束后,各园教师们围绕此次内容中的认同点、借鉴点和疑问点展开讨论。

栖霞幼儿园翡翠天域园

认同点:

1.教师设置问题墙,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准备,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并且将孩子们的答案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呈现。

2.在我们的山林探究中也可以运用主题墙将孩子们的问题、探究、调查以及收获成果的方式用不同形式进行呈现。

3.在日常活动中教师也需要注意自己提问的方式,及时反思能够帮助教师和幼儿共同成长促进课程线索的发展。

4.让理论在游戏中看得见,同时课程也需要三位班级教师的共同配合,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沟通,在问题探究中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教师需要及时倾听和基于回应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真正地发展。

借鉴点:

内容相似和雷同的原因有主观也有客观的。主观的原因就是幼儿的年龄阶段和特点,生活环境等因素是相同的。因此幼儿的兴趣点,关注点也是相似或者雷同的。从老师的角度说明,可能确实所得是相似的,也有可能是老师缺乏思考和讨论的原因。

疑问点:

1.课程故事的撰写要以幼儿为本,以充分满足幼儿学习兴趣需要,释放幼儿的潜能为出发点,以解决真实的教育问题为导向,以提升教师专业化素养为手段。

2.善于发现一日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偶发事件中的价值,把握契机。

3.课程实施可以利用多方面的资源,幼儿园、社区、家长的资源都可以为幼儿的课程推进提供帮助。

南京书人高科荣境幼儿园

认同点:

1.要坚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开展活动,时刻关注幼儿兴趣点的转移变化。幼儿发现问题,教师给予材料支持,幼儿实践,讨论总结,经验分享,新的问题,继续探索。懂得在孩子答疑解惑时,老师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

2.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有教育的敏锐度,创造条件让幼儿在与大自然、大社会的接触中尽情地看看、听听、摸摸、想想、做做,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心理,让幼儿获得最真实的感受。

3. .教师要抓住幼儿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的小契机。要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

借鉴:

1.教研活动组员多开展教研活动,交流和思想碰撞,形式可以多样化。从而帮助教师分析问题,寻找策略进一步解决问题。

2.儿童利益优先原则,任何形式的教学或教育活动都应体现儿童本位的原则。

3.在活动中孩子的社会性也在不断发展,他们尊重生命,也看到他们站到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幼儿的情感发展、认知水平得到提升。

4.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有充足的理论支持,结合实践,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5. 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关注、发现、记录下属于孩子们的“精彩时刻”,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探索的乐趣,真正体验在玩中学,学中玩。

疑问:

在幼儿众多“兴趣点”中,教师如何选择“合适”的课程开展呢?

西岗幼儿园天佐路园

认同点:

在本次教研活动分享中,王萍老师《蜗牛的探密之旅》活动开展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幼儿行为语言在分析中又能回归到理论中去,问题来源于幼儿的兴趣点,追随儿童的步伐一步步进行探索研究,环境的变化能随幼儿的实际探究轨迹实时进行更新调整。崔敏老师《用身体里的哪块骨骼踢足球?》活动开展中能鼓励幼儿在晨间锻炼中观察,并能创设一个自由探讨的环境氛围,充分调动一切因素让幼儿去发现探索,紧紧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给幼儿机会去发展自己的身体能力、主动性和情感。充分给予幼儿“动”起来的机会,支持幼儿的探究行为。尊重幼儿、倾听幼儿、密切观察幼儿。

借鉴点:

在活动实施中,教师要紧紧的抓住幼儿的兴趣,给予幼儿针对性的支持。在课程实施中有效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进幼儿园课程中来。教师要敢于创新,多读专业书籍,提高专业能力,找到更好(多)的有效方法支持幼儿的各项活动。

疑问点:

再《蜗牛的探密之旅》活动中,对于蜗牛壳的螺旋线讨论研究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来源于生活,再回归到生活中去”,缺少延伸,我们要如何接住孩子的“球”,再合理的抛回去,并能让孩子有更深一步的思考?

在《用身体里的哪块骨骼踢足球?》中幼儿表征作品很少,主要为绘画,表征内容不够典型,主题价值导向单一,看不出孩子在活动中更多的行为,影像资料的幼儿个体指向性比较突出,缺少面向全体。另外,树枝作为人体骨骼替代物是否合适?还是只是为了让孩子亲身体验包扎的行为?

通过此次线上研训活动,我们看到了提老师不断追随孩子,及时捕捉兴趣,运用自己的案例和经验,去建立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成为一个思想者和行动者。

小24.png





2020  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00570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6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