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978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3-09-04 来源:本站
研”途有你,一起共成长
每一次教研都是思维的碰撞
教有所获,研有所得
不亏待每一份辛勤付出
只为把更多的美好带给孩子
幼儿园的教研工作是幼儿园立园之本,教学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轴心,教研工作更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为进一步理清新学期教研工作的新思路,部署各项重点工作,让每一位教师能够有谋划、有质量的落实各项教科研工作。鉴于此,2023年8月31日中午,我园各教研组开展了新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
在活动开始,杨欢园长对本学期的教研工作进行了内容布置与解读。工作重点围绕“课题研究”与“园文化建设”两个方面进行,以木工坊教研和区域游戏预约墙重新设计为主要切入点,整合园内资源主题板块。最后,杨园长对所有老师提出三点要求:积极参与教科研研究、积极申报课题、论文、案例、公平公正对待每一次评比。
之后,郭园长对会议进行提炼和总结,强调园部的内涵发展,期望大家从环境、教师发展、课程建设上共同进步。
材料投放组
2023年8月31日中午,全体材料组成员在多功能室开展教研会议。
会议伊始,潘老师先对加入材料投放组的新老师表示欢迎,接着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安排和解读。本学期研究重点结合园部“1+N绘本活动”开展,资料撰写也有所调整。
接着,潘老师对本学期的沉浸式阅读书籍《戏剧让绘本动起来——幼儿园绘本戏剧游戏主题活动》进行简单介绍。
会议中,老师们认真做好记录,答疑解惑,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本学期材料组的教科研工作。
会议最后,潘老师带领材料投放组老师,与观察组老师汇合,就“园内资源板块布置”问题进行联动。
潘老师首先对幼儿园的整体园内资源做介绍和分析,并用板块图的形式呈现,让园内资源一目了然。接着将资源板块布置制作形式用大量图片的方式展示,并与观察组老师共同讨论分配,最终确定下每一块资源的负责人。
教而不研则浅,学而不研则枯。随着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加有效的推进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让课程更加适宜本园实际,提升教师课程建设能力,以教研带动课程班本化、园本化,因此课程组开展了关于开学后主题活动开展的课程讨论以及本学期教研组计划及工作安排、班本课程及评比、课程评价的理论学习。
首先,课程组组长徐梦云老师和小班组的老师们开启了第一个主题《我上幼儿园》的课程前讨论。
徐梦云老师针对小班第一个主题《我上幼儿园》从主题目标、主题线索、主题中开展的活动、主题中运用的园内外资源等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小班组的老师们畅所欲言,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指南》和教材从多个角度针对主题内容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其次课程组组长徐梦云老师在三楼会议室召开了本学期第一次课程教研组会议。此次会议有以下三部分内容,会议中徐梦云老师重点介绍了本学期的教研计划及工作安排、围绕班本课程的开展及评比、以及课程评价带领老师们进行学习与研讨。在学习过程中组内老师也提出了自己对于班本课程开展的困惑以及自己的想法。
鲁家玉老师:我认为班本课程不是由教师随意决定,而是源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多且易分散,这意味着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幼儿进行价值筛选;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帮助幼儿聚焦兴趣,从而根据幼儿兴趣,对接关键经验,形成系列化的班本课程。那么在班本化课程的目标如何追随幼儿最近发展区呢?
彭云老师:我们在课程实施前期要关注资源的价值点、设计主要的发展线索和关键活动。在课程实施中期,要分析幼儿最近发展区与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与挑战。班本化课程涉及教师、幼儿、家长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它们之间构成了生态链。班本化课程的开启是班级生态课程开发的重要引擎。基于班本化课程中倡导的“顺应儿童”思想,基于幼儿的兴趣与需求来进行价值分析,最终确立班本课程内容。对于班本化课程的实施如何真正了解幼儿的“内在需求”?
桂书云老师:教师发展课程生成的核心要素是教师对于班级课程生成的关注意识,以及将其设计成具体的课程预设方案。那么,如何在幼儿一日丰富的生活中和游戏中找到有价值的生成点?
戴惠惠老师:在班本化课程实施中,教师不再是课程的被动决策者,而是认真的观察者、耐心的倾听者、主动的思考者、积极的探索者和智慧的决策者。
整个课程的实施是以幼儿的、需要为主,观察和了解幼儿是教师发掘班本课程的基础。是以支持者的身份加入幼儿的“活动世界”。同时也有小小的疑问:班本课程实施的周期?生成活动与主题活动的关联性?
陈丹蕾老师:班本课程的开展,需要关注幼儿的已知经验和兴趣,满足幼儿的实际发展需要,培养受益终身的学习品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升教师课程建构能力;还能立足班级幼儿本身,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兴趣点,让课程更加具有多样性、适宜性。在进行班本课程架构时,我们如何将时下最流行的、幼儿感兴趣的元素,融合进课程中?
崔敏老师:班本课程的开展,作为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兴趣点,解决课程固定化、形式化的问题,让课程更加具有多样性、适宜性。在班级开展班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追随幼儿兴趣及时捕捉生长点,在积累经验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幼儿不断生成新经验呢?
张慧老师:班本课程最初应该是基于班级幼儿生活自下而上生发出来的,是动态创生的过程,是预设与创生共存的,但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如何在动态的课程创生中把握课程预设方向以及回应支持儿童?
王传运老师:在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追随幼儿兴趣及时捕捉生长点,在积累经验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幼儿不断生成新经验呢?
根据老师们的困惑和问题,徐梦云老师提到:老师们对于班本课程的概念结合自身的实践工作有自己的感悟与理解,但是有个别老师是不太了解和只有初步了解的。因此在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中会带领老师们学习班本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引导老师们进一步了解班本课程,进而帮助组内老师更好的开展具有班级特色并且能够在园内推广的班本课程。
教学之道,贵在探索。每一次的教研,都是一次思维的碰撞,集体智慧的分享。此次班本课程建设的开展,为接下来的班本课程的生成提供了具体的框架和方式方法,激发了老师们对班本课程体系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对深入开展班本课程建设的研究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在学习成长之路上有了更清晰的路径。
观察组
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是教师与幼儿日常互动中应有的专业行为,观察能力是幼儿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
2023年8月31日,西岗幼儿园天佑路园观察组的老师们在组长夏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本学期第一次教研组会议。
会议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由现状调查与分析、教研目标、具体措施以及工作安排组成。
夏老师从组内人员构成、既往教研经历以及教龄经验等方面入手,详细剖析了目前观察教研组的人员组成以及目前老师们的优势与不足:
教师们的教学经验都相对丰富,在撰写观察记录时能有一定的经验并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负责、细心,有团队协作的意识。
但是新加入教研组的教师普遍的问题是对于观察记录的撰写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观察的点不够到位,白描分析不够到位,而加入过观察组的教师则存在分析理论不够,策略撰写不够深入的问题。
因此,夏老师针对组内教师的优缺点,制定了教研组的短期目标及学期目标。
会议中老师们结合自己目前现有的教研水平,同时也结合了班级幼儿的年龄段,共同商议出本学期教研目标的具体措施和近期的教研安排。
本次教研组会议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机会,同时提高了教师对接下来教研组工作的认知。
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地去观察幼儿的游戏,倾听孩子的声音,解读孩子的游戏行为,学会观察,懂得记录,成为孩子游戏的忠实追随者。
环境创设组
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教育要取得较大的效益,必须优化环境。”为进一步探讨和发挥好“环境”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全体环境创设组成员在美工室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教研组活动。
组长赖老师通过前期下发的环境创设组调查问卷,明确了教师的实际需求及问题,结合问卷进行分析后,向组员详细说明了本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1.本学期环境创设组将结合老师的实际需要,会根据每位教师所在班级的具体情况,跟踪了解班级游戏的环境创设;
2.开展一次班级环境创设观摩研讨活动,帮助教师解决班级环境创设中现存在的一些问题;
3.结合上学期的经验,继续与其他组进行联动教研,形成组与组之间的资源互补。
紧接着,老师们围坐在一起,互相讨论自己在环创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提出了“怎样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等问题,组员相互进行交流答疑。
最后,组长赖老师针对相关的问题推荐了本学期环境创设组阅读的书籍《深度学习视角下幼儿园游戏环境支持》,本书分理论篇和实践篇。理论篇探讨了幼儿园游戏环境、幼儿深度学习的内涵、提出游戏环境创设相关策略。实践篇通过十个完整的小、中、大班游戏案例与评析,提供了支持幼儿游戏中深度学习的环境创设的典型示例。本书理念先进,案例典型,能为幼儿园组织高质量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很大的帮助。
在新的学期,环境创设组将继续学研共进、知行合一、创新进取,紧紧围绕班级游戏环境的创设,优化幼儿的生活与游戏环境。
谋定而动,赋能前行。新学期我园教研活动内容充实而有实效,为新学期教研工作顺利开展和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让全体教师明确了工作思路,增强了工作动力。让我们带着“脚踏实地”的干劲,怀揣“仰望星空”的美好,凝心聚力,团结一致,砥砺前行,蓄力赋能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