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304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4-06-04 来源:本站
游戏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方式,为贯彻和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鼓励幼儿之间共同学习、相互促进、积极交往,我园开展了各种户外混龄游戏活动,形成了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良好游戏氛围。2024年5月31日中午西岗幼儿园香悦澜山园开展了户外混龄游戏追踪观察案例分享的业务学习,一起共享共讨教研经验。
教师个案追踪观察分享
孙亚玲——《以爱为源,幼有所遇》
幼儿园中有着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中大班混龄游戏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丰富、多元的互动环境。在我园的美劳区和音表区(统称灵美乐园),中班和大班幼儿的混龄活动更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趣味性。案例中对中班和大班幼儿在这两个区域的混龄活动进行了多次追踪观察,深入了解他们在互动中的表现、发展和收获。孙老师表明在美劳区和音表区的混龄游戏中,明显可以看到他们创造力与想象力、社交能力、自信心、绘画和手工等技能得到了提升,这种跨年龄的互动促进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启发,让他们在游戏中共同成长。
王靖文——《户外混龄游戏支持幼儿持续深度发展》
混龄教育有利于儿童交往、合作,儿童向儿童学习比向成人学习会更自然而有效,模仿起来更容易。王老师基于幼儿动作发展、社会交往、语言交流发展情况进行追踪观察,通过分析与思考、回应与调整,帮助幼儿多方面提升进步。王老师提出教师需要关注到不同年龄班孩子的发展特点和游戏需求,既要关注到大班孩子的社会经验、动手能力等的优势,还要关注到中班孩子的特殊需求,教师始终扮演一个观察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并通过运用语言支持等策略及时给予孩子针对性的指导,使得孩子的游戏能够深入丰富开展下去。
刘平——爱上混龄
混龄游戏不是直接把不同年龄段幼儿强制混在一起,而是在给幼儿创造混龄环境条件下,幼儿在多次游戏中相互熟悉,而产生的主动学习、相互交流的游戏。刘老师在了解了班级幼儿与中班幼儿混龄游戏中的游戏状态后,积极介入并进行了追踪观察,同时收获以下几点反思与启示:
1.聚焦问题适时介入支持促进混龄游戏的开展。
2.幼儿间的熟识程度是推进混龄游戏的前提。
3.混龄游戏促进大小年龄幼儿的认知、社会性与交往能力的发展。
随后,老师们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思考与交流。
1.以上分享你觉得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2.混龄游戏中你会采取怎样的观察策略呢?
3.混龄游戏中的观察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方面呢?
毛老师:在混龄游戏中,教师的观察是有目的性的,要根据幼儿实际的情况,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引导并支持幼儿游戏。比较偏向采用定人定点持续有效的观察,在活动中适度介入,适宜指导,同时重视过程评价及总结。游戏中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差异性、社会性、语言交流等情况;关注材料投放的适宜性,并充分挖掘幼儿的兴趣并融入到游戏当中。
徐老师: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够对幼儿进行持续性观察,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需求,并给予适当的支持。混龄游戏中可以进行对比观察、参与式观察,对比不同年龄幼儿在相同情境下的反应和表现,根据情况适度参与到游戏中,在不干扰的前提下更近距离地观察幼儿的真实反应和互动。在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混龄中观察重点不一样,作为中班教师,会重点关注幼儿社交、语言表达、情绪等。
姜老师:教师善于反思自身教育行为,关注到本身的不足与值得改变的地方,分析幼儿行为,为其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环境。采用定点观察和追踪观察,关注一个活动区或个别幼儿,集中观察他们在混龄游戏中与不同年龄伙伴的互动等情况。在混龄游戏中幼儿的社会性交往是不可或缺的,应是我们观察的首要重点。每次游戏结束时,带孩子及时总结,商讨价值的策略,下次游戏时再次尝试,反复复盘,找到更多能促进混龄游戏深入推进的方法。
陈园长总结:在日常观察中,教师既要通过整体观察快速了解幼儿对规则的适应、游戏中的参与度、游戏区域内的人数分布、幼儿之间冲突行为的发生等情况,也要通过局部观察,针对某种现象或某几个孩子进行深入跟踪,适时指导。局部观察往往是最后游戏复盘、总结评价时的重要素材。这两种观察方式应当在混龄游戏中并存,根据具体情境灵活变换。同时,教师也需要在旁观式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参与式观察,适当的介入来推动游戏进程。参与式观察并非强调教师的指导,它是在旁观式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以便于更好的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动态发展。
混龄游戏活动让幼儿之间有了更多交流、互动、分享的机会,也培养了幼儿相互尊重、谦让、合作的良好品质,提高了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本次业务学习不仅促进了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的形成,也为我园的户外混龄游戏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未来,我们将继续开展混龄教育实践,与幼儿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