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83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2-11-25 来源:本站
时间:2022年11月10日
地点:娃娃家
观察对象:小宁
年龄段:大班
发生背景:
区域游戏进行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了游戏伙伴和游戏区域,小宁和几个小朋友选择了走廊上的角色区。幼儿已经有多次娃娃家游戏经验,知道娃娃家角色分工,各自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一、注意
活动开始,小宁和佑佑选择了娃娃家游戏,扮演了娃娃的爸爸妈妈。旁边的小潼和小瑾则扮演盒鲜生超市的营业员。
游戏开始一会儿,小宁走到超市贩卖台对着营业员小瑾说:“我还需要买一些小水果”。当挑选好了水果,和超市人员有礼貌地说了声“谢谢”,便转身和佑佑回家了。
只听见超市人员小瑾和小潼趴在橱柜上,对着小宁连忙喊着:哎,小宁你还没称呢?旁边的小潼附和着:哎,还没称呢?
这时小宁才反应过来,然后把水果拿给小瑾称重量。一旁的佑佑喊着:“称了还要、还要付钱的!”小宁尴尬地说:“可是我没有带卡呀?”小宁掏了掏口袋,拿出了手机,嘟着嘴说:“我只有一个支付宝”。小潼说:“那你就用支付宝吧”!然后两人去收银台扫码付了钱。
回家后,小宁把水果放进了水池。趴在橱柜上对着超市员小瑾说:“能再来点水果吗,都没放满!”“好”小宁忙说:“多一点口味,再来一点零食”。小瑾说:“100元”。然后小宁用手机支付了费用。
小宁回到餐桌后,把买来的饮料倒进了茶壶,摇晃了几下,对着佑佑说:“好了,泡好了。”正准备给孩子倒一点,旁边的小潼对着橱柜这边娃娃家,吆喝着:“快来买呀!”小宁起身再次去了超市,正准备选购物品,超市的小瑾告诉她有外卖服务,可以回去等。
没一会儿,小宁便收到了一大筐菠萝,便拿到了水池清洗,“叮铃铃…小宁你收到了吗?”“什么?”“水果外卖收到了吗?”小宁摸摸两边口袋,找出了手机:“收到啦”,挂了电话后,她便继续清洗水果。
水果洗好后,小宁对佑佑说:“今天我要给宝宝泡一杯小牛奶”,只见她在厨房里忙碌着,当牛奶泡好后端到了桌子上,拿了勺子,让爸爸给孩子喂牛奶。当看到佑佑不停地给宝宝喂牛奶,小宁赶紧把孩子抱过来,告诉他不能这样喂牛奶,并示范给佑佑看。
这时叮铃铃……小瑾拿着电话对着橱柜娃娃家这边喊道:“小宁、小宁!”,小宁拿起手机回应:“怎么了”?小瑾:“小潼来你们家门口送外卖啦。”小宁挂了电话,笑嘻嘻地接收了外卖。就这样,超市和娃娃家来回地进行3次外卖游戏,娃娃家的橱柜和桌子上堆满了零食饮料。
二、识别
(一)关心尊重他人
1.小宁在超市购买水果结束后,能与同伴有礼貌地说“谢谢”。
2.面对超市营业员小瑾提出“还没付钱”的质疑后,小宁能够关注到他人情绪,并认真倾听。
3.在小宁喂宝宝牛奶时,听到了叮铃铃……小瑾的电话,知道超市员小潼来家门口送外卖,小宁能够热情地去接收快递。也说明该幼儿能够尊重为大家提供服务的人,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二)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1.当小宁发现身上没银行卡付钱后,只有一个手机支付宝,同伴小潼建议她用支付宝付钱,说明小宁能采纳、接受别人意见。
2. 当宝宝的牛奶冲好后,小宁把喂牛奶的任务交给了爸爸佑佑。当看到佑佑不停地给宝宝喂牛奶,小宁及时阻止,告诉他不能这样喂牛奶,并示范给佑佑看。也表现出《指南》社会领域中:“幼儿在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
3.当小宁第二次去超市购物时,超市的小瑾告诉她超市有外卖服务,可以回去等。小宁便空手回去,在家里等着。也表现出《指南》社会领域中,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
4.当水果洗好后,小宁对佑佑说:“今天我要给宝宝泡一杯小牛奶”,牛奶冲好后,她拿了勺子,让爸爸给孩子喂牛奶。说明了该幼儿 “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
(三)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1. 当小宁把水果放到水池中清洗时,发现水果太少,小宁能主动和超市员小瑾沟通,询问是否可以再给她一些水果,征得超市人员同意后,小宁继续表达自己的需求:“多一点口味,再来一点零食”。也说明幼儿具有《指南》社会领域中 “能主动发起活动、并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
2.当水果洗好后,小宁对佑佑说:“今天我要给宝宝泡一杯小牛奶”也充分体现出幼儿能主动发起活动,激发同伴游戏的兴趣。
(四)倾听与表达
1.当面对超市员小瑾和小潼提出“小宁,你还没付钱”的质疑后,小宁才反应过来,忘记付钱了。小宁尴尬地说:“可是我没有带卡呀?”她掏了掏口袋发现了手机,并嘟着嘴回应:“我只有一个支付宝”。也说明了幼儿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能够在所处情境使用恰当的语言,并调整自己说话语气。
2. 当第一次“叮铃铃…”电话铃声响起后小瑾问“小宁你收到了吗?”小宁问“什么?”说明幼儿在与同伴沟通时,能认真倾听,当听不懂有疑问时,能主动提问。
3.当小宁知道同伴打电话来,问的是“水果外卖收到了没?”,小宁及时找出了手机回应“收到啦”。说明了幼儿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别人讲话时能积极主动地回应。
(五)角色意识
游戏活动中小宁能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一开始的超市购物、清洗水果、到给宝宝冲牛奶、送外卖等一系列活动中。虽然游戏内容较丰富,幼儿参与度也很高,但始终明晰自己是娃娃家妈妈一职,围绕着娃娃家进行游戏活动,具有较强的角色意识。
(六)环境创设
1.游戏材料
幼儿游戏中,由于超市和娃娃家进行多次买卖游戏,导致娃娃家的橱柜和桌子上堆满了零食饮料。也说明幼儿在游戏中交易较频繁,在摆放物品时没有分类进行整理。
2.区域设置
游戏中,幼儿在与超市人员沟通时,多次出现趴在橱柜上沟通,根据幼儿游戏情况来看,说明该娃娃家橱柜可能不适合放在此处,当游戏区角的隔断。
三、回应
1.交流分享
区域游戏结束后,我们进行了游戏分享与交流,请幼儿分享自己游戏的经验、以及是否遇到了问题?(插入图片21-22)
小宁:游戏时我用手机点外卖很有趣,外卖员送来了好多食物。也发现了问题,食物买太多了,桌子上摆不下了?小潼:来超市的购物的小顾客,太少了。
小菓:我们美食店这边,顾客也很少。
材料整理
针对游戏中小宁提出的“食物摆不下”问题,孩子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小祎:购物的时候,可以少买一点,用多少买多少。
小姚:不用的食物,及时送回去。
小沐:买来的东西,要分类收纳、整理。
区域调整
游戏点评中,教师出示了一组“趴在橱柜上沟通”照片,引起了小朋友们的注意,师幼共同讨论:是否可以趴在橱柜上,可以怎么解决?(插入图片23)
彩依:不可以,可以用手机沟通大声说话,让他们听到。
溪溪:我觉得可以挪动厨房柜子调整位置,可以走过去沟通。
阳阳:不同意挪柜子,如果挪过去超市没有墙了。
在大家激烈的争论后,最终一直决定,将娃娃家进行微调整,把橱柜挪到另一边。另外娃娃家和超市也要有“墙”有的孩子提出可以把建构区的纸箱当成两家的“墙”。接下来孩子们开始行动起来!
调整前
调整后的娃娃家
4.增添小顾客
游戏中孩子们提出“顾客太少”问题,师幼共同讨论:哪些人可以去超市?有的孩子提出“走廊的表演区可以去”有的说“班级的人也可以去”。也有的不同意“如果班级的人都去,其他区域就没人了”。经过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后,最后一直决定要增添小顾客。
那么要增添几名小顾客呢?孩子们进行了投票活动。
根据投票结果统计,最终决定增添4名小顾客,自由出入走廊角色区进行超市购物、观看表演、娃娃家做客等游戏。
后续:娃娃家游戏中的孩子们
四、老师的话
1.做游戏支持者,而不是牵引者
作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教师要把娃娃家游戏中,幼儿的经验和兴趣放在首位,耐心倾听幼儿的表达,努力理解幼儿游戏时的想法与感受,并给予其支持和鼓励。当发现“食物摆不下”、“小顾客太少”以及“趴在橱柜上沟通”需要帮助时,教师及时给予支持,放手让幼儿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兴趣循序渐进地创设游戏环境,并尊重幼儿在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2.做游戏合作者,而不是替代者
作为幼儿游戏的合作者,教师应耐心观察小宁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或反应,留心察觉幼儿的需要,小宁在游戏中发现“食物摆不下”时,与幼儿共同讨论,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伙伴关系,在游戏中教师给幼儿充分的自由游戏时间和机会,让幼儿以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发展速度体验游戏过程,主动学习和建构知识。
3.做游戏的引导者,而不是控制者
作为幼儿游戏的引导者,教师要提供各种适合幼儿体验的情景,如:盒马鲜生的超市、美食店、娃娃家等场景,让幼儿通过与环境中人和物的互动,逐渐积累经验。游戏点评中,多提出启发式问题“是否遇到了问题”?“是否可以趴在橱柜上,可以怎么解决”等问题 ,启发幼儿自己去思考并尝试以自己的方式解决,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尊重幼儿、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
结语:儿童在前,教师在后。在教育的天空里,每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星光”,需要我们细心地观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