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73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2-11-29 来源:本站
为了提高教师在一线工作中主题课程实施的实践能力和水平,深化对南京本地文化民俗等课程资源的探索,将关注点落在一线教育实践,基于儿童视角,支持儿童学习,促进儿童成长,结合大二班近期开展的主题《你好,南京》,于2022年11月28日中午13:00,全体教师在多功能厅开展了业务学习。

活动伊始,王园长向大家介绍了今天学习的重点和意义。
随后,大二班叶老师分享了《你好,南京》主题开展情况。
叶老师表示幼儿的生长是隐性的,需要老师去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发展,不能只重视活动开展,而忽视了幼儿情感体验。
接着,大二班的李老师分享了《你好,南京》主题的评价。她主要对师幼和幼幼关系评价进行了分享,同时对“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详细的进行了评价解读。主题活动中引导幼儿不停地走出去,用多种实践形式对南京多感官地体验,让幼儿、教师、家长共同成为学习者。
在精彩分享后,结合之前黄教授提出把历史人文和生活之间建立平衡的建议,大二班两位老师也向大家抛出了自己的困惑:如何让幼儿在“衣食住行”中产生对南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分享中,教师们认真的聆听,积极思考,结合问题与《你好,南京》这个主题,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王园长首先抛砖引玉:线索三是否要单独进行,是否应该从活动开始到最后一直贯穿始终。家乡不是一个地点而是每人深层次的感受,对南京产生这种安全感、归属感,现在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幼儿产生这样的情感,比如,让孩子们来谈谈你觉得南京好不好?好在哪里?有什么问题?你觉得可以怎么改变?
张老师:带着初步的主人翁意识,开展“我是城市小主人”的志愿者活动,最后请家长带孩子去办一张身份证,升华主人翁的自豪感。
杨老师:幼儿必定是由最初的感知了解再到产生情感。以孩子为第一视角,从与自己息息相关的话题开始,产生强烈的心理感受。我曾经和谁去过哪里做过哪些有趣的事。夸夸我的南京、说说我的南京,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

曹老师:在研究问题之前,孩子本身要对这座城市有喜爱或感兴趣的地方,然后通过后期体验、认知经验的积累让幼儿有初步的归属感,最后孩子会自然而然向身边人介绍南京的这个行为。
孙老师:归属感是一种情感上的感情,不是培养出来的,是一种时间堆积过程中相互“作用”油然而生的,再联系自己身上的归属感来谈,无非就是从吃的、玩的、风俗习惯、事件等这些方面来体现!从这些方面对孩子的生活经验进行组织活动,自然而然会对幼儿产生归属感有作用。
时间在老师们激烈的思想碰撞和交流中过得很快,活动最后大家还意犹未尽。王园长在最后也对大家的想法给与了肯定并提出期望。
在本次的业务学习中,教师们相互讨论交流,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也使每位教师收获了成长,更让教师们明晰了如何开展有关家乡的主题活动,如何筛选适宜的社会课程资源,如何立足儿童的兴趣捕捉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如何更好地挖掘家长资源。
接下来每位教师会更加立足儿童视角,支持儿童学习,提供适宜的材料,让儿童在主题课程中蓬勃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