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风:诚信、友善、合作、高效

【灵动西幼】教研路上,且学且研且成长 ——记西岗幼儿园经天路园12月教研会议

浏览数量:238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0-12-28      来源:本站

教研活动是一次灵魂的唤醒,是一场诗意的修行。在这冬日暖阳的午后,西岗幼儿园经天路园各教研组于20201223日至25日,在各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分别进行了教研会议。

观察组:

1223日中午1300,全体观察组教师们在组长慎子夜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本月教研会议。围绕幼儿行为观察展开了进一步的研讨与学习。

会议开始,观察组组长慎老师对组内老师们上个月所记录的“学习故事”进行了分享与总结。慎老师首先肯定了老师们撰写的“学习故事”有所进步,能够客观的反映出幼儿的行为。但在描述方面,语言可以更加精简、凝练,用短短几句话记录出照片中的内容即可。

接着,慎老师播放了幼儿建构区游戏的视频,老师们一边观看一边撰写观察记录。撰写结束后,每位教师逐一说说自己所选择关注的事件或行为及与之相关的儿童发展理论。分别谈谈对各自记录的事件或行为的分析和解读,剖析隐含其中的可能的学习机会,反思教师所提供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支持的适宜性,并提出改进和调整的策略。

这样的对话与交流让教师意识到比文字描述更重要的十发现有意义的事件或行为,要以专业的视角和审慎的态度开展观察记录工作。此外,慎老师提出对于幼儿的行为分析可以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并且指导策略要具体、得当,表明针对问题的做法,而不仅仅是一些空话。

22.jpg

环创组: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那怎样利用幼儿园和班级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来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呢?带着这个值得研讨的问题,20201224日,我园环创组上午利用游戏时间组长周星宇老师带领组员观摩了各班美工区,现场研讨氛围激励,并拍照做好记录。

环创小图5.jpg

中午1300,组长周老师组织组员在会议室观看各班级的美工区环境照片。首先针对各班的美工区大家相互探讨:你认为哪个班的美工区环境创设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组员们积极阐述想法,认真倾听做笔记。其次,针对自己班级的美工区环境创设,接下来你会如何调整和改进?古老师:从划分不同区域额,如绘画区、手工区、粘土区、颜料区细分,促进孩子发展。周老师:从材料投放阐述,丰富多样有层次,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征等。杨老师:从空间布局思考:如接近水源、相对安静、活动空间足够大,方便幼儿活动等。最后,组长强调:在布置环境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可见性,安全性,目的性,发展适宜性,参与性,开放性和经济性,总而言之,环境的创设应以幼儿为本,支持幼儿游戏和各种探索游戏。

教研活动最后,环创组将继续围绕《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一书的第三章进行了研读。书中第三章围绕“学习环境创设——教师应如何有效的组织各个过渡环节”。老师们利用休息时间将理论学习的反馈内容发布至教研组群内进行分享。


材料组:

自主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最喜欢的活动,而材料是开展游戏的物质基础,为了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更好的支持幼儿游戏。1223日中午1345,材料组组长张文轩老师带领全体组员展开教研会议。11月每班主题材料投放表、幼儿进区统计分析,研讨困惑、分享思考,锁定区域,带着问题深入走进班级生活区和角色区。旨在集思广益,逐步丰富班级区角,满足幼儿自由探索的时间。

在研讨中张老师提出疑问:

各班级生活区材料是否丰富,满足幼儿区域游戏时间的摸索?材料的收集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能否推动幼儿游戏?

贾凡老师根据班级幼儿的需求提出,教师是否可以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增加角色区游戏互动,去增设他们喜欢的角色区。

许老师和潘老师说:小朋友们入园两个多月,通过自己动手,在生活中已经学会了基本的一些生活技能,如叠衣服。那我们可能需要在这部分的材料上进行调整更换,帮助孩子获得层次上的提升。

针对老师们的疑问,教学陈园长也给出了建议,要结合各班级幼儿的实际人数综合考虑,满足幼儿愿望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增设多个角色区域是否符合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设置这些角色区能否满足孩子在班级人数这么少的情况下互动开来?可以考虑在此基础上增设一些情境化自制游戏材料,孩子会自然与其发生互动,丰富游戏情境。教师不必局限于一定要增设固定游戏区。

组长张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每位幼儿的发展各不相一,每位的幼儿发展状况、发展层次、发展速度、兴趣需要也有所不同,材料的调整上要突出适用性,可以递进性的投放孩子一些喜欢的、感兴趣的自制材料,在数量上做到量多,种类合适最好。

带着问题,材料组老师们走进班级,实地勘查,根据各班级生活区和角色区现状,老师们纷纷给出了一些建议,相互学习,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如角色区辅助材料摆放的条理性,辅助材料的提供并不是越多越好,材料投放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体现游戏的趣味性,满足幼儿情景游戏的氛围营造等。

最后,老师们分享了《选择时间》的阅读感受,结合理论知识,制定了下一阶段的理论学习目标——“生活区和角色区篇”,我们将用理论支撑实践,共同走进班级,走进幼儿,致力于有高品质的“添加”,在游戏的路上,让我们用实践说话。

小图17.png

课程审议组:

1225日,课程审议组成员在组长胡飞翔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本学期第四次课程组会议。

首先,胡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进行了《学期课程与幸福童年》的阅读分享。胡老师对于书中提到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除了典型的、显性的“小学化”现象外,还有一种“小学化”现象相对隐蔽,是隐性的,如不作深入观察,我们是不易发现的。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过程应是让幼儿感到快乐的活动。

关于“心罚论”的观点,冯老师认为,心罚对儿童的危害绝不亚于体罚。教师要多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益,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多鼓励孩子、关注孩子。

丁老师认为培养孩子的兴趣是老师教育孩子的第一课。有了兴趣孩子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并且自觉采取行动。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向上的积极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陶老师对于课程理念的偏差,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一日生活的价值,关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在感知、探究、体验和思考中学习。

经过一系列的阅读分享讨论后,大家进行了班级第二主题的反馈。老师们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怎样更好地利用主题墙进行主题展示呢?在讨论中,老师们得出了一致的看法:主题墙面设计的内容必须是孩子们喜爱和感受到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胡飞翔老师也提出了有效的建议:第一、主题明显突出。所谓的主题墙,应与主题息息相关,一目了然。明确地展示主题、表现主题目标、呈现主题成果。第二、教育活动是以幼儿为主、教师为引导者的教育活动。孩子是学习的主人,主题墙创设应充分体现出“孩子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的重要特色。针对这一建议,老师们纷纷表示同意,并会积极实施在下一个主题中。

图18.png

学无止境、研无止境”,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开展,有效促进了教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使教师们在教育教学方面得到了磨炼、提升,成长,切实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020  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00570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695号